美酒佳人,夜夜笙歌。
这才是王的盛宴,王的自由。
可是,歌未歇,酒正酣,醉眼朦胧中,那个絮絮叨叨令人厌烦的白胡子老头又来了,真是扫兴。
进来的是卫武公。他年已耄耋,却依旧萧萧肃肃,爽朗清癯。被众人环侍的周平王宜臼,不得不打起精神敷衍一番。
这位功勋卓著的四朝元老,一眼便知平王的萎靡不振和心不在焉,是缘于自己三番五次的搅扰。
宜臼一次比一次的不耐烦,让他心里不由泛起阵阵凉意。也曾想过,不如拂袖而去,回到自己的卫国。那里有热爱他的臣民和他热爱的土地。至于平王,任他去吧。
却终是不忍。社稷倾危,他这个王朝卿士、股肱老臣,不能不竭智尽忠。何况,宜臼再不堪,也是自己鼎力扶持的周王。
卫武公姓姬名和,卫国的第11代国君。
卫国是周的隶属国,它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弟弟康叔。据说,当年康叔赴任时,周公就曾作《康诰》、《酒诰》、《梓材》,告诫康叔要汲取纣王刚愎自用、沉湎酒色而亡国的教训,恭谨奉职,明德宽刑,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卫武公即位后,继续施行先祖康叔的政令,开言纳谏,礼贤下士,时时自警励志。他增修城垣,防御外侮,武功显赫。利用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强大国力,使百姓和睦安定,成为一代明君。据《国语》所记,他九十五岁高龄时,还督促朝野上下要朝夕对他的失误和过错进行劝谏。司马迁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说:“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人们作诗赞美他: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
翠竹连绵的淇水岸边,有位庄重沉静又宽和大度的君子。他雅仪容、美服饰,勤治学、性明朗,善笑谈、擅礼节,处理内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郑重谨慎;对应诸侯,“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失国体。他的品德,“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温润、细密而纯粹。对于这样年轻有为的国君,臣民衷心爱戴。
此时的周王朝,外有西北戎狄大肆入侵,“日蹙地百里”,内因政治上举措失当,“诸侯多畔王命”,政权已摇摇欲坠,但继位的周幽王,却在忙于讨宠妃褒姒的欢心。他不顾朝臣诸侯的反对,下令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册封褒姒为后,并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但这些都换不来褒姒开颜一笑。于是幽王再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戏幕。
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哨兵立刻点燃烽火报警,台台相连,传递消息。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
烽火本是敌人入侵时的报警信号,事关国家存亡。但在幽王的重赏之下,居然有大臣献计:在台上点起烽火,引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以此逗引褒姒发笑。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路诸侯纷纷赶来救驾,却只见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诸侯们无端被戏弄,大为不满,一一怀怨而归。
幽王导演的狂欢焰火,终于赢来褒姒的千金一笑。但笑声未落,申侯就联合缯侯及西北犬戎举兵进犯。这一次,仓皇点燃的烽火,彻夜连天,却没有人知道,烽火照亮的,是幽王为江山的忧心还是对美人的任性。
结果,幽王和伯服被追兵杀死。
消息传来,卫、晋、郑、秦等四路诸侯率兵勤王。作为正统的姬姓诸侯国,卫武公是周室老臣,此时的卫国国富民强,正值巅峰,驱赶犬戎也是以卫国军队为主力。卫武公率军队夜袭犬戎营地,将其杀了个措手不及。晋、郑、秦联合击退犬戎。申侯以国丈的身份,与四路诸侯约定迎立宜臼为新王,是为周平王。但同时,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拥立周幽王之弟姬望(别名姬余、姬余臣)为周王,史称周携王。周朝“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二十年多后,晋文侯为排除拓疆障碍袭杀周携王才告结束。
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因功勋卓著,卫武公被晋升为公爵,任命为卿相。历经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平王东迁,饱经风霜的卫武公,多么希望周平王以史为鉴,发奋图强,恢复西周盛世。而平王好容易度过国事军情的危急状态,面对人如玉,花满堂,更愿意酒酣心开,及时行乐。
为此,卫武公忧心如焚,做《小雅●青蝇》,刺周幽王远贤臣、听馋言而邦危民亡,告诫平王切莫重蹈覆辙。又做《宾之初宴》,以盛宴上官员饮酒无度的丑态,讽谏平王节酒重德励精图治。但一次一次的劝谏,都以失望告终。他空有一腔赤诚,满腹才华,却再无用武之地。
眼睁睁看着你在悬崖边忘乎所以,却无论怎样都救不了你,只能怀着无限悲伤,劳而无功地做完最后能为你做的事:也许,这会成为一根保险丝,一张保护网,减慢一点坠落的速度,减轻一点断裂的痛。
于是,诗经中少有的一首长篇诞生了。
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
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无曰不显,莫予云觏。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
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借曰未知,亦既抱子。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
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与他在这字里行间相遇,依然会心惊、心痛、心酸。那是一位老臣的竭力倾情,也是一位长者的无奈焦虑。
人无完人。只是普通人犯错,伤害的只是自己,而贤哲之人一旦犯错,就会波及他人,危害社会。可如今朝廷纲常无序,奸佞不辩,耽于酒乐,不恤国事,怎么能继承帝业呢?我翻来覆去地给你讲那些过去的事情,就是为了你将来不会有太大的悔恨,你却满心满眼不耐烦。犬戎作乱的当年,幽王被杀的时刻,被迫东迁的年代,难道你都忘了吗?赶快修整好你的车马兵器,殷勤恳切地教导民众,谨言慎行,修养德行,才能使国定邦安。
然而,他以为的烽火狼烟,在平王看来,不过是关于“狼来了”的故事,或者像后来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在狼真的来到之前,总有人以为那仅仅是个故事。也要一直到了清朝,才有邵长蘅说一句:“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面对难于进言、言之不省的周平王,他仰天长叹:“昊天孔昭,我生靡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还以为我这样一再劝谏是僭越本分。所以,会左右为难,要委曲周旋,多少痛彻心扉化为欲言又止,多少愁肠寸断却只能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这还是那个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卫武公吗?这还是那个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有匪君子吗?曾经的他,壮怀激烈,驰骋沙场,是可以以身许国、马革裹尸的;曾经的他,雍容娴雅,矜贵尊荣,是让人如沐春风感怀终身的。如今,却只能婆婆妈妈地,一遍一遍地规劝,一次一次地表白。
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称,此诗乃“千古箴铭之祖”。说的不仅仅是文采,而是文采背后那一颗始终放不下的心吧。不能拍刀催马,也要发一声呐喊;呐喊的力气没有了,也要以血为墨力挽。因为被彻天烽火灼疼的双目,无药可医;因为国家、百姓、朝廷,至死不能放弃。
周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卒。享年约一百岁,被谥“睿圣武公”。后人建有武公祠,春秋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