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这段时间,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如按职业划分肯定会超过三百六十行之数,其中有工人,农民,商人,政府职员,公检法医,自由择业者等等。虽然说性格是天生的,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不拘小节,有人马大哈,但在一个行业呆久了,职业的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在从业者身上留下性格的烙印,这有趣的现象在教师这个队伍中体现的就非常集中且个性鲜明。
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称的教师们在就医过程会带有哪些行业烙印呢?不凡从几点分享一下。
首先,教师育人是天职,他们这行业有时就希望人生就该和试卷一样,A就是A,B就是B,或者说一加一就应该等于二。这种二维定势让他们就医时会常常困惑,为何一个阑尾切除这么小的手术,医生要谈麻醉意外可能,术后肠粘连可能,切口感染可能,甚至个别还要二次手术等等。这种多元化发散式的谈话方式往往很难让他们接受。
教师的天性就是非常较真,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如果在一个问题上医生的交待稍有含糊,不让老师理解透彻,那这困惑就会像鱼刺一直梗在医患之间,他们就会有一连串的为什么要去求解,一种疾病治与不治,该如何治,去哪里治,交由谁来治诸如此类都要经过细致的评估。
教师们还有就是非常好学,而且语言沟通是他们的强项。因此医生与他们沟通时想三言两语打发掉是绝不可能的。他们会拿着网络上搜索到的内容孜孜不倦地跟你探讨病情,诸如为何会得病,严重与否,如何预防,酒能喝吗,烟能抽吗,牛奶能喝吗,辣椒能吃吗等等。
在知识分子行列,教师队伍是当知无愧的一大分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强大的自学能力。因此一旦关系到切身的健康问题,几乎在就诊前都会去百度上找攻略。当然中医方面的知识看的少,太深看不懂不懂,而且网络上中医只会教大家海带、萝卜能不能吃这些粗浅内容。但西医往往就非常全面了,一搜会跑出一大堆,但内容太多、太全往往又让他们消化不良,学完之后个个如惊弓之鸟,这个是不是长癌,那个是不是绝症。因此这些患者来就诊,医生们就必须象清洗硬盘一样,花大量的精力先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再把旧的不全不健康的错误认识给格掉,再重新拷贝进正确的知识。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们都是这样,幼师和高中教师这些特征相对不明显,而以中小学教师最为显著。也许跟他们教的学生年龄段有关系吧,中小年龄段学生们正是知识爆炸性增长,性格面临关键塑形等重要阶段,家长很重视,因此教师们压力会很高,长期的氛围就会造成这一阶段的教师们的一些性格变化,比如较真、率直、多疑、坚持不懈等,当然这些标签放在教学上是难能可贵的,但放在就医上就会让医生很难受。
虽然每个来诊的教师们都是贵为桃李满天下,可惜这只是精神富足,总体上他们是属于相对弱势的,这弱势表现为他们很谦虚,表现为他们很梗直,表现为他们很多事情都要自已去顾虑。不像一些权贵、商贾们往往病人还没到,各种层面的电话就先到了,什么医生专业,什么东西好用,什么手段高明,该用的就用了,哪用得着自已去操心呢。
当然老师在行业中算是最善良、最让人尊敬的吧,在所有的队伍中也是最可爱的。现在的医学大佬们都曾有过向老师们絮絮叨叨问道的经历,现在虽然轮到老师们絮絮叨叨来问个不停,相信绝大多医生们还是乐意回答的,毕竟有机会当老师的老师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社会或许只有各行各业都尽到本份,大家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心,想到韦唯的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