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收了孩子们的正常开学,没收了大人们的正常开工,没收了大家外出的各项活动。从过年至今大人孩子更长的时间就是待在家里,大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和孩子在一起。当我们把这更长、更多的时间看着是黑夜的话,我们的烦躁之心,焦虑之心,着急之心就会不断的扰乱正常的亲子关系;当我们把这更长、更多的时间看着是机会的话,我们就会利用这时间来弥补过往陪伴孩子的缺失,利用这一时间更好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和走进孩子,利用这一时间让自己与孩子一起共学习共成长。参加婉叶老师一个多月的“高效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有效的亲子陪伴,怎样做到有效的亲子陪伴,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学习共成长。
婉叶老师的“高效阅读与写作”从“如何轻松拥有学霸思维”开始,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优秀取决于一个人思维的优秀”思维的优秀就是要调动起左右脑的全脑思维,这一全脑思维就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课堂上一幅幅过往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产生好奇,想自己能赶紧试试。但“中心图”、“小图标”、“分支装饰”让我又产生了一种畏难的心里,不会画、画不好更不要谈还要有创意。
但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有意识的刻意练习去认真完成每一幅作业,再加上老师不断给予的鼓励肯定,积极正面的赋能,在最后自己也被冠以了“学霸作业”。
大人从开始的好奇,到做的时候的畏难,以及坚持后的成果,不正是孩子学习过程的写照吗?让自己有了真实的体验,就知道孩子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一起来共同突破难点,如:画图是难点,我们就买来书,没事就画画练练,在作业中尽可能的去运用和练习,虽然现在绘画的技能还不行,脑洞还开的不大,但与孩子一起去突破难点的学习的过程是宝贵的,彼此的相互影响一起成长的陪伴过程是有价值的。
(这是我和孩子前期和后期的作业,中心图、分支装饰还是整体布局有了显著进步)
第一次的作业点,老师就发现了一些亲子教育的问题。第二堂课老师就重点讲了家长在陪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句句问题的指出敲打着我们,句句现象的呈现如镜子照着我们,句句方法的指导抚平着家长焦躁的心。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课程中,老师都会站在人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视角来点评大小学员的每一幅的作业,诠释着阅读理解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都会用“以终为始“的理念来提出学习的要求。看似一门语文课,却是一次全人教育,由外而入心的教育,从中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大语文”的深刻内涵。
从这以后自己放平心态,遵从孩子学习的速率,自己先学一步,一是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因为自己要快于孩子的掌握,在语文的预习、完成作业和复习过程中,适当的将老师讲的,孩子还没学到的地方进行渗透,这一方法使得孩子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一直保有兴趣,对阅读理解的作业能乐于去积极完成,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选择1-2篇文章来按老师要求去练习,我和孩子在听课和完成作业上虽没有同步,但是孩子也在她的速度中成长和进步。当孩子某一项能力还未能一步到位时,陪伴的过程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砍台阶”,有时也需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不急于求成的心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方法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九宫格一下子让我们在雪白的纸上很快找到中心和各方向的定位;文件夹和封面的制作,让我们透过收集好一张张自己的作业,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体验成长的快乐,养成良好的习惯;各种彩色笔以及导图绘制的四部曲及评估方法,清晰的知道了冷暖色的搭配、字线同色背后所蕴含的对孩子归类、调理等能力的训练;中心图、分支的装饰、小图标的运用,对我们来说很难,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孩子要强化练习的地方,右脑的开发和训练,想象创造力还要加强;编故事记朝代,用图标记文字,把死记硬背变得活泼有趣;亲子头脑风暴“书的用途“,亲子互说一段话共提关键词等小游戏,玩中学到锻炼到,玩中的开心有趣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学霸笔记的使用,一边记录,一边提炼和一边总结,真可谓:“一笔记多作用”;“看图立意”的练习,让我们从练习中,感受思维多视角对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每一块内容如何呈现,以及所起的作用、注意事项等等,以上一个一个的方法就如一级一级的台阶,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着。
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科学适用的方法非常重要。每一次老师讲到的方法,我都参与其中进行,参与其中的探讨,彼此才能有共同的探讨话题,才能与孩子达到同频共振。参与其中的共享学习用具和相互评价作业,让亲子关系变得平等,让陪伴变得活泼有趣,让学习达到良好效果。
第6至第10讲,让我们学到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方法。孩子以往最怕做的就是阅读理解题。看课外书籍和阅读课文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知道其意思,但怎么动笔墨能更好的提高文章阅读理解的能力,不知其中的方法在哪里。通过这五讲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如何从字、词、句、段开始进行拆解,在拆解的过程中,找到重点,理清关系,看到修辞,知道作用,抓住特征,进行归类,学会分段,分析全文,提取中心。
每一课后的作业,我们一起画关键词,找关键词中的“老大”,我们相互争论着,疑惑着,学习着。在分析句子中,我们不停的翻阅着笔记,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不断阅读,找到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文法和作用,抓寻句子的特征。虽然这些动作现在看来对阅读文章的速度有些慢,但在我看来“慢”可至远,孩子在符合其学习的节奏中,一直保持着找关键词,拆解段落和分析文法、段落和中心的阅读兴趣,每一次都能按照要求先看书阅读做标注,再进行康奈尔笔记整理,最后提炼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个小流程进行着阅读的输入。在这样一个练习的过程,我们发现当我们把字词句段拆解完后,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段落的大意基本明了,课后的作业不难完成,最为关键的是,这其中的方式方法对孩子思维的引领和训练非常的可贵,相信后期的坚持会对孩子的高效阅读起到奠基作用。
这一部分的系统学习对我来讲真的回到了小学语文的学习。提炼关键词有的时候还真的要反复推敲和仔细琢磨。当我和孩子一起进行文章的拆解时,开始彼此都有些生疏,前进的步子也很缓慢,当我们一篇一篇文章的练习下来后,我们都发现自己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精准度越来越高了,当一个完整的文章被拆解后,我们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很多奥秘,如:哪些句子其实是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相近的,表达的是一个内容,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被梳理出来的时候,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很美妙。这就像当一个大大的面包,拿在手中无从下口时,越着急越吃不到口,当我们找到工具和方法,将其一片一片的切成小块的时候,我们便能很快的吃进口。
我们还会分头同时分析同一篇文章,看看彼此是如何拆解的,如何进行一级分枝和二三级分支分类的,这种相互交流似得学习,真正体现出亲子的共学习和共成长!
第11至15课是关于写作的。“都到碗里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文以载道“和“乾坤大挪移”。虽然孩子在这一部分做的作文练习没有阅读理解做的多,但是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如何解决作文素材的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敏锐捕捉和养成记录的习惯,能较好的解决作文的素材。“一句话日记”、“我眼中的家人”这一日常积累的方法,过去没有用过,但在我看来这一由易到难的方法,对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文的练笔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何做到言之有物重点在于:感官的调动、细节的描写和修辞的运用。实现言之有序的重点:要关注日常的条理性和有序性,重视孩子的有序思维练习,知道有序思维最终是去到孩子进入高一阶段系统学习学会建立自己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在日常的说话和作文练习中也有其方法,这就是:让自己刻意练习说三点式的说话和写作。有序观察和记录,作文前先发散联想,再列清单和归类,在归类中发现规律,让写作的思绪从无序到有序。“文以载道”和“乾坤大挪移”是关于写作的立意和写作三大方面的迁移能力练习,即:仿写、同题异构、阅读与写作和课内外结合等输出和输入中的不断自由穿梭。关于这些以往也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练习,但自己感到这样一个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仿写,可以让自己对名家名篇有个很好的积累,更能在积累的过程中,通过输出这一形式既借鉴了名篇的写法,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
作文这一部分的学习,无论对我们大人孩子来说都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这一内化的过程中,依然还是要去刻意练习。“每日一句”与海量阅读,在生活中练“听”、“说”、“读”、“写”,在阅读中进行一些仿写,写作输出与阅读输入过程中进行迁移能力的训练,相信这些练习也是需要日复一日不间断的练习方可有效果,好在婉叶老师已经给到了我们方向和方法,“师父领进门,修行就在个人”了。
通过亲子共修这一形式,来达到高效亲子陪伴,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必须依照不同的情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活上是孩子的照顾者;工作中,是公司好员工;学习上,是孩子好榜样。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更相信用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