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写写女儿的一位老朋友。
真的是“老”朋友了,年纪和女儿的奶奶相仿,安徽人,在菜市场附近开着一家面馆。女儿极爱面食,面缘所致吧。
每个周日女儿都会去吃一碗面,有时带着奶奶,有时带着爷爷,终于有一次带了我去。
那时中考刚结束,答应给了女儿三天完全自由的时间。或是对此的回报吧,第二天女儿对我说,老妈,明天带你去吃面。
这一老一少的友谊也常听爸妈说起,源于一次女儿独自去吃面,看到店家忙的不可开交,水池里摞满了碗,客人却还是络绎不绝,女儿默默地吃完面,默默地洗了碗……
以后就活络了起来……
刚进面店,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就招呼了女儿,
“丫头,考试考完了吧?快坐,奶奶这就给你下面去!”
“谢谢奶奶!俩碗。我们不急的。”
厨房里一位忙着的年轻人也对着我们一笑,算是打了招呼,又问了问女儿考试状况。
面馆位于菜场的东北角角落里,人流量不大的,来吃的都是特意绕过来的。就在煮着面的当子里,又进来两位。
“胖子,你们还是吃水饺啊?”
是常客了。
拉开冰箱,取了些水饺。冰箱里有三个托盘,一排排水饺,馄饨整齐地码在托盘里(强迫症看了会很舒服的那种),第一个托盘上已经所剩无几了,不是冷冻的,估计最早也就是昨晚的包好的,和妈妈做的真的别无差异。
煮水饺的空隙里,我们的面好了。女儿是轻车熟路地拿好了所有的配料,还特意嘱咐了声:“奶奶,我妈妈吃素。”
“你真是好福气呐!”老人家把面端过来时冲我笑着说了这句话。
我的面里卧着一枚鸡蛋,碧绿的菜叶衬着两颗小香菇,麻油香扑面而来。
所有调料都是自己做的,辣酱,配菜,真的很美味,关键是便宜,一碗光面只收3元,加个蛋也只多收一元。
以前女儿随便吃碗面都得二十左右,也没觉得有多特别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在家煮面吃,可能原因也出自此处吧。她曾告诉我,买两元的面,够三个人吃的呢。
厨房里忙碌的年轻人是她的儿子,在一所高中任教。我打趣地问道这样能赚钱吗,他笑着回答“不亏啊,看我妈忙的多开心。”
老人也是为了让儿子安心地工作才举家搬至海门,她信奉 家人在一起才算是家。如今家里又增添了俩口人。
客人吃完结账,老人家边收着钱边道谢:“谢谢照顾我生意!”客人却回道:“谢谢你照顾我们啊!”
刚来海门时,老人家在一家小饭馆帮忙,常常给摊主送饭,因看不惯老板黑心和对食物的不尊重,不干了。后又因为不放心经常去吃饭的老熟人了,于是乎在儿子的支持下,开了这个面馆。
如今她的宝贝孙子都已经上初中了。
“在这个面馆里我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回家的路上女儿来了这么一句。
生活着的态度是自己决定的。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