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潜规则》吴思
“潜规则”概念之父吴思,用中国历史展现了潜规则的运行轨迹,自人类文明开始,潜规则就在各个时代以不同方式存在着,潜规则不会明确地写在游戏规则里,却在游戏中以另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
1983年,吴思在《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收到一封群众的来信,说是河南开封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关系户,拿到化肥的人将平价化肥又高价转卖,以谋取暴利。刚刚大学毕业的吴思听说了河南化肥的事情,心潮澎湃,立马与同事一起下去调查。
本以为会被掩藏起来的“证据”,当吴思与同事下去查的时候,对方竟然大方地把一大摞资料拿到他们面前。
哪一层可以批出多少“条子肥”,每一层中谁有权力批多少条子,圈子之外的哪个领导的条子有效,哪个领导的条子不灵,这一切都是有规矩的。这些显然不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所谓的证据也都像其他公文档案一样保存完好,即使采访小组调查了近一个月,没有一位农民承认买到了平价化肥,内部人也丝毫没有见不得人的担心。
当吴思回到报社,把他们对河南开封化肥的追踪报道了出来,当时也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商业部和中纪委还专门发了通知,重申正式制度。几个月后,商业部和中纪委派联合调查小组去开封调查处理此事,当吴思作为小组成员跟着下去调查的时候,再次惊讶地发现,条子仍然在批,与他们报道之前毫无区别。
按照明文规定来看,河南开封的化肥不该以这种方式进入农田,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正是这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在官场中是最寻常的厉害格局,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那些玩转潜规则的人,而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公约制度。
很多人都讨厌潜规则,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当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一个人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利益,得到这个机会的代价是只需要随波逐流,相信没有几个人愿意拒绝。人们其实讨厌的并不是不公平,而是讨厌站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当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时,所有的规则和法律的解释权也就在少数人手里,因此潜规则就成为一种隐性的社会契约。
本文作者:尚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