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乃是我下班路上一家经营的三心二意的日料店。
老板是个日本人。头发全白了。他穿藏青色厨师袍在玄关处坐着,用日语和进来的每一个人打招呼。他娶了个中国媳妇。
他的店白天不营业,且常常一关大半个月。这些月份里,时常能看到徐娘半老而风韵犹存的老板娘骑着小龟在陕西路上放羊。
大概挣钱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吧。
店里来的大多都是日本客人。一片日语鼎沸的样子。仿佛全上海的日本人都来了。附近并没有太多写字楼,我总无法想象这些日本人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穿通勤服,拎一色的皮包,点的菜常常要漫出桌面,说话声音也大得几乎要打起来。
很难想象日本人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我对他们怒目而视。而他们仿佛是在东京餐馆里吃饭的中国游客,不为所动。我不过是下班经过会点一碗拉面,或是亲子饭。无法与这些点菜过多的土豪叫板。
第一次点亲子饭时,朋友没有明白亲子的含义。
“就是鸡肉和鸡蛋盖饭。”
“噢。”
“所以是亲子。”
“哈哈哈哈。”
“冷笑话吗?”
“听起来有点惨。”
“对噢。”
“可日本人就是这么叫的。”
“亲子炒在一起,边吃边落泪。”
“饭里一般不放盐,吃着吃着就咸了。”
“……”
可这里最好吃的不是亲子饭。
必须承认菜单很全。虽然它是个三心二意日料店,但还是奋力备出了日料店会有的那些基本菜色。
“甚至开发了扎啤。”
“对的,干姜水也没有偷懒用屈臣氏。”
“老板娘会指挥服务员送热毛巾,喏,很烫。”
“但每次休店后开业都是新服务员啊。”
“没关系,她们用的日语名字都是一样的。”
“嗯,已经有三个Yuki了。”
特别之处是菜单起手第一页的套餐。代表本店最高成就。里面有一份起步的套餐,名为“夕暮”。
该套餐是本店的灵魂。本店确实是夕暮才开门。
仿佛是老板和老板娘睡到下午起来,对着落日感怀“再不努力开店就老了”,之后陷入深深思索,奋力一搏,终于搏出了这个还算不错的配搭创意。
“点击率很高呢。”
“可是吃不饱。”
“没关系点两份好了。”
“会被老板娘吐槽吧。”
“吃了她两份心血。”
“她应该开心才对。”
“不会的,她不在乎钱的,她经常关了店去日月光逛城市超市。”
“对的,她只会觉得我们是巴子,把她的创意套餐当包子吃。”
朋友,夕暮套餐里有生鱼烤鱼和时令菜,还有一大杯饮品。如果下班正好夕暮,在落叶与秋风中冻得发抖,想起自己没有吃饭,又刚好要减肥,您可以进门点一份夕暮套餐。
本店门拉开的一瞬间,会有清脆的铃声,仿佛阮步兵大人牛车上的铃铛,催人潸然泪下。进而可以在老板或服务员的欢迎里,对白毛巾吐两口血,再品评一下墙上的工笔秋海棠。名士风范,可溢于言表。
“大人是在为他们写广告语吗?”
“我倒是想,你觉得老板娘会在意吗?”
“绝对不会。”
“她只会想,那俩只点了亲子饭和牛肉饭却占了一大片桌子的人,快点吃完好吗,不要聊了好吗,老娘要翻台子了!”
我们都深深地喜欢着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