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常被冗长的句子和奇怪句式结构所困扰,除了嫌弃自己外文水平不够外,还会捎带上对译者的吐槽。作为我,是没有本事去吐槽的,只会怪自己理解能力太差罢了。偶然间看到先锋书店有个译想论坛的活动,恰巧活动主题是“想象力、文学与翻译”(作为伪文艺青年,总被文学相关的主题吸引,可能是一直觉得文学里有更好的生活吧),悻悻然就去了。
说实话,我就像一个看热闹好奇的小孩,去听了一场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讲座。嘉宾是不认识的,他们的译作我也没读过,仅停留在网上查到的只言片语;翻译工作是没接触过的,讨教肯定也不会有的。只是期待他们能聊一聊想象力和文学吧。
也许是先锋书店名气带来了五一假期的人流高峰,这样的人流量也带来了讲座的围观人数的增加,找了个位置站好,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想象力”与“文学”是没有提及的,只有“翻译”。如果说,我是打着百倍精神听完讲座的,肯定是骗你的。因为作为文字工作者,不是脱口秀主持人,他们不会频繁的抖机灵,只是一五一十基本上是用一个语调朴实说着自己跟翻译的事情,中间会提及许多观众并不关心的细节,所以会让他们的发言看上去很冗长,加上现场的音响效果(为了不影响论坛区域外读者,音响的外放很低沉)、外围游客的叽叽喳喳,整个讲座,听的体验并不好。随着讲座的推进,原来重重围观的人也散了许多。
如果你问我听完讲座收获了什么,没有什么醍醐灌顶,只有散散的淡淡的小感受。
译者是安静的:也许是文字工作最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心,长期的翻译工作让他们看上去很安静,也许是文字选择了他们。
译者的发心:看到好的外文作品,想原汁原味的带给华语的读者,这是他们做翻译的初心,但自己读着很爽,但翻译又是绞尽脑汁的事情了(外文不好的要谢谢他们把好的作品带到了国内)。
译者生存:没想到笔译是没办法养活自己的,邓嘉宛开始是靠着妹妹接济才熬下来的,范晔和但汉松本职是大学老师,范晔是闲暇抽时间做翻译,但汉松是在写论文的脑袋混沌时做做翻译。
译者的态度:每个译者都有对于文学美的理解,都有自己钟爱的文学作品,当主持人问到但汉松如果有时间不考虑钱最想翻译的作品时,他很沉重的表达了对托马斯·品钦长篇小说的钟爱,只是他说道自己这一生估计也没有七八年独处小窝喂狗做翻译的理想环境了,这听上去也是挺悲伤的事情。当谈到译者对于文学作品中理解难度较高部分的翻译时,他们都说遇到这样的地方是不放过自己的,要像匠人一样理解作品中的每一句话。为了理解托尔金作品,邓嘉宛去寻找18世纪伦敦地图;但汉松开涮了如何科学上网(你懂得)做翻译;范晔讲解了如何理解作品中原语言环境下作者玩得文字游戏,等等。
译作的偶然性:有市场的译作才会被翻译,好的作品能被翻译成华语是需要很多机缘巧合,如果能在华语里能读到你喜欢的外文作品是一种幸运。但汉松自嘲打趣自己的作品没有市场继而被回浆,虽然现场一片逗笑,其实,这种无奈对于译者自己的打击是外人没法理解的,就像没有人能理解刚出生的婴儿夭折给妈妈带来的打击一样。
译作的瑕疵:不要紧盯着白墙上的那个苍蝇,其实这只苍蝇被发现了就不再是问题了,做翻译最可怕的是没有被发现的问题,比如白墙后面被乳胶漆盖住的地方出了问题。五十米挑担夫姿势可以走得很好看,但走万里路的挑担夫是没办法每时每刻保持优美姿势的。
我们都承认译者并不只是一个搬运工,可对于他们的译作犄角旮旯里无伤大雅的细节还是太过于吹毛求疵了,或许这是普通人显示自己聪明的绝佳机会,这样的心态也没什么被责怪的,可作为普通读者,是不是更应该关心译作核心的美呢。
带着听想象力之于文学的期待,却听到了译者关于翻译工作很现实的表述,肯定有一点落差的,这就应了八大苦中的“求不得”,但又说这个与译者的偶遇不是愉快的呢。译者带给了我们外文文学美的享受,但现实给译者的反馈确实残酷的,这真是一个讽刺,可以想象,因为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可能错失了很多美好。
同时,译者也是自信的,范晔说,他们相信好的外文作品,还是会来到华语世界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工作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事情,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这样的讲座没有干货供你积极成长,没有金句供你发朋友圈显摆,没有人生哲理供你回味,他们说的那些翻译的事情,出了门跟伙伴逗几句,就被路上的车流声淹没,丢在书店门外的不远处。
是的,译者对于自己匠人般复杂文字工作的表述是平淡的,如果你听进去了,它就在你心底了不轻不重的划了一痕,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或许你在读译本或自己在处理文字工作时)你会记起来一些,想想他们的态度,自己做决定会有个参照,淡淡的。
闲外话——偶遇阿巴斯
原先的期待没有了,却也有惊喜。出门前在书铺上随手翻到一本诗集,没看到书名就随手翻了一页看了起来,读到一下文字:在最黑暗的夜里/胡同尽头泥墙上 / 盛开着一朵/茉莉花。/ 一片乌云/把雨下在 / 烤焦的山边那棵/孤独的柏树上。/ 掠过沙漠/和窄巷。/ 掠去死胡同尽头的 / 茉莉花。
美极了,诗歌不是必需品,但是会增加生活的乐趣;就像生活中的一种美食,没有吃之前,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但吃了之后你会觉得,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好吃的东西呀。应该说诗歌能够让你对早已习惯的生活有一种新的洞察,你对身外事物的执念会减少一些,你会越发热爱你原本就有的生活,察觉到,然后你会用鼻子、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是我能想到诗歌之于普通人生活的好处了。诗歌不是生活的奢侈品,你不会也没有时间整体捧着一本诗集到处朗诵,普通人还是要为柴米油盐勤奋工作,但当你经历了一天的揾食之艰,洗完澡准备入睡前,打开诗集的随便一页,看上几行诗,这样的简单奢侈总是可以的。当你开始看诗以后,下次路过小区的草坪,也许你会赞美那开的不起眼但在你看来娇俏亭立的野花。
回到家,我在网上的文库找到了这本诗集—《一只狼在放哨》,再附上几段细腻的诗句:
……小偷 / 觉得那个沉睡中的警察 / 怪可怜的。
……井底一小片水 / 反映的 / 曙光。
……野花 / 还不知道 / 这条路 / 已荒废 / 多年。
怎么也不会想到讲座之后能碰上这本诗集,多年前为了写主持词偶然间看到过席慕容的诗,也在别人的文章了知晓了波兰的辛波斯卡,和今天的偶遇阿巴斯一样,惊叹于诗人的洞察力,读到其中文字,联想到过往生活中一些美好的瞬间,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我,要在我的床头放上一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