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这本书太有意思,弄得我老想写点啥。
黑天鹅里面讲了一个小故事。先交代个背景,肥托尼是布鲁克林长大的商人,甲博士是一直受精英教育的名校博士。作者问他们两个,有一枚硬币,正反面完全相同。我抛100次硬币,前99次硬币都是向上,请问第100次硬币朝向哪里?甲博士说向上的概率是50%。肥托尼说向上。肥托尼说这枚硬币绝对有问题,并不是正反两面完全一样的。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在别人设好的条条框框下去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却忘了怀疑下这些条条框框是否合理。
周六的交流会上,一个阿姨说,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买到好的学区房,即使房子在小也要去市中心。她说她好多朋友现在都后悔,当时没把房子买在好学校周边,现在砸锅卖铁也要搬到好学校附近。那个投资大V说,自己虽然炒房但是绝对不碰学区房,因为房价里面包含着几百万的学票钱,这个价值受政策影响太大。大V说,他不希望他儿子是一路名校出来的高级白领,他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是老板。所以他对于教育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要扼杀自己儿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我没有小孩,为人也极其不靠谱。万一我小孩以后就想拼乐高怎么办?比如当个职业的玩具收藏家?或者他就想去开挖掘机?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什么样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我肯定如果他能找到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不随波逐流我会很开心。第二,我身边的人肯定我会和我的小孩抢玩具,抢零食。祝他多福。
身边有人想读书,担心自己读完书年纪太大了。身边有人还没对象,已经整天担心小孩教育了,还有人开始计划到小孩是要参加高考还是考SAT以及给不给小孩留遗产。我忘记在那本书上看到的了,就是我们总是过分担心未来几年会发生的事情,而在长期计划上放的注意力又太少。我可以用我身边的这些例子去反驳作者了,我身边有些人已经着手计划这么长久的事情了,而且不在少数哟。
我也有一个长久的计划,我要当画家,我要在某一个领域(财务、金融或者投资)做行业的专家。不过我还没想好怎么做。至于我的小孩,你只能再次认倒霉了。
说到计划,我要谈一个牛人。这个姑娘在大学的时候就订好了10年规划,转专业、实习、毕业去咨询公司、出国读名校的MBA。现在她就在美国的芝加哥booth商学院读MBA。我觉得她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是,她在10年前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了,而且这些年一直没有变过。这真的很难,万一你在努力实现目标的时候,发现了更吸引你的新东西怎么办?
我觉得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计划,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实现目标是种难得的体验。我们且不论这个人的毅力,就单单看计划本身,要不然这个人有足够的洞察力,要不然这个人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大变化,或者即使变化了她依然坚定的热爱并且努力实现她本身的目标。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人要不然有洞察力,要不然很幸运,要不然很执着呢?
未来可以预测吗?黑天鹅事件频发,每一次发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管未来是否可预测,在变化的世界里,有颗坚定的内心还是很重要滴。
有一个酒吧的老板,他和我说他特别爱他身边这个姑娘。因为她容易知足。她不想别的姑娘一样欲壑难填,想要的特别多。这个姑娘在什么环境下都开开心心的。他和这个姑娘在一起特别舒服。
我们在网上应该看到的更多的是这种故事,一个姑娘爱的死心塌地,只要和这个男的在一起,不论什么都可以。要求也不多,也是只要有爱就快乐,飞蛾扑火。结果,塔塔,被抛弃了。
我们人类就是比较擅长讲故事,《人类简史》里面也说了,我们就是有了语言,可以讲故事了,才开始有了各种神话呀,宗教呀,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了。故事多么好讲,同样一个姑娘,随便编一编就是两个结局。
我们呀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结局,自己写好自己的故事才行。比如,看看你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不是错了?或者自己是不是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的受虐型的人格。
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挺难的。你身边肯定有人发愁买不起房,发愁房子的地段不好,发愁小孩没有好学校,各种发愁。我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的,就是整天愁。我也帮不上忙。
我当然不能说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想要开心的生活。那么你没房子的时候应该开心,有了小房子更开心,有了大房子更更开心。我只希望有一天,我朋友和我说,怎么办呀,我的别墅里面的艺术品没有邻居家的好看。在那个时候我希望我能够提供给他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比如我会推荐他买临摹的《有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或者我亲自给他画一幅。
我最近怀疑一句话,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有没有可能是听的道理不够多,自己不知道如何辨别,或者听了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的观点呢。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原来看一些青年励志作家的书,然后我觉得这些人说的太好。于是去读这些人读的书,主要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有思想的人物。我去读这些人的书,后来我发现这些人是读国外(当然也有国内)更有思想的人的书籍。我接着去读那些更有思想的人的书籍,我发现他们书中的主要参考文献是一些学术论文。而那些学术论文呢,有实证的,有经验的,等等。所以,我们读到的东西指不定被贩卖多少次了。
既然都过不好这一辈子,还是要尽量听第一手的道理。这样起码可以排除传播中的谬误和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