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olly
小时候被家长勒令参加的各种兴趣班中,有一门就是作文课,可惜当时我从未真正享受过这门课程,仅仅是应付了事,最大的感受就是提笔感觉害怕,感觉无内容可写,那滋味很是折磨人。
现在接触到朱天衣老师的《朱天衣的作文课》一书,却看的津津有味,情不自禁地感叹如果当初有这种引导模式的作文课,我应该不至于害怕写作这么多年。
本套书共5册,精选了60个主题,涵盖方方面面,在每一个主题中作者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想,以此引导读者怎样入门,比如“美食”主题,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和亲人心目中的美食是什么,带给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具体描述并引导读者怎样写自己的美食文章。书中更比较了“大题小作”和“小题大作”的不同切入点,例如“武侠世界”这样的大题目和“蛋”这样的小题目应该如何着手,虽然名义上是教小朋友写作文的书籍,实际上对成年人也很有启发。
正如朱老师所说教人写作文的关键,不是教他们写作技巧,而是要用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试着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享受想象力的驰骋,得到写作文的乐趣。
写作应该是一件如呼吸般自然而然的事情,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源于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如果文章内容空洞、结构混乱、情感苍白,自然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从本套书中提炼出观察、阅读、记录、分享这四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习惯,如果能学以致用,写作定会变得好玩起来。
观察的习惯
书中绝大多数主题源于日常生活和想象世界,现代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应该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等,虽然这些电子产品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上在发生什么,获得娱乐和知识,但这跟自己走出去观察、感受世界还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写景,如果自己都未尝探访过那地方那景致,就算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堆砌,多么丰富的数据填补,都不可能写得出置身其中真正的感动。
朱老师认为要写出一篇精彩生动的文章,一定要有敏锐的感官,而要拥有敏锐的感官,必须是平常就培养训练的,多到户外走走,多亲近大自然,多了解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都能让我们的感官复苏,走入大自然不仅使我们的感官灵敏,还能触动启发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通过观察来感受每一餐美食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受大自然(四季、天气、动植物等)的缤纷变换,感受身边人物的故事和情绪,感受节日的背景来历和氛围,感受旅行地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趣事等等,感官的触动往往印象深刻,真实细致的描写比想象猜测的内容更生动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阅读的习惯
朱天衣老师说:“阅读除了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对写作技巧的帮助更是毋庸置疑。”她认为对写作帮助最大的就是阅读,且是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一个拥有阅读习惯的人便是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养成阅读的习惯既开拓了我们的想象空间,更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风景,怎样推进故事的发展,怎样使用文字制造氛围等。
在阅读时保持一颗好奇心,更会使你收货颇丰,比如我在阅读这套书“拥抱大自然”这一主题中,发现朱老师两次用到“狩枫”二字,就会好奇为什么欣赏红叶可以用“狩”这一动词,查询之后了解到古时日本贵族出游赏枫雅称“红叶狩”,因为在他们眼中,红色的叶子像一头毛色华丽的野兽,而人们如猎人一般寻访它的足迹,带着好奇心的阅读驱使我对这个单字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积累了一些有趣的知识。
记录的习惯
阅读是思想输入,那么写作就是思想输出,阅读不能一味求快,更应求知识和理解,越是主动的阅读则能获得更多知识并提升理解力,阅读后做做摘抄写写感想,摘抄和感想都是记录,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记录或许在你写作时就会排上用场。
记录绝不仅限于读书心得,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少到只言片语,多到洋洋洒洒许多字。观察带来的感官触动,阅读带来的知识理解都为记录奠定了基础,让我们能有感而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调动情绪的事件都值得记录,这些会慢慢积累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在思维碰触到某个范围时,相关的资讯便蹦跳出来为你所用,让写作更为流畅和有趣。
分享的习惯
朱老师说:“写作其实是很自然、很愉悦的,是自我表现很自然的一种方式。”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未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或许是因为羞于把自己写的文章同他人分享交流,人有害怕批评渴望赞美的天性,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分享出来是提升自己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步,从读者的反馈里,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写作的短处与长处,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建议,会有助于改进;得到赞同,更会激励我们继续写作。
“写作是很生活的,也是很贴近心灵的,能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灵活动,是很快乐的事情。”
《朱天衣的作文课》是非常好的写作启蒙书籍,它能引导大家打开写作世界的大门,通过观察、阅读、记录积累素材,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写作,抒发情感,进行分享并得到反馈,进而琢磨,并在之后的写作中得到提升。写作能力从不会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坚持方能有成效的过程,别把写作当成负担,别把写作赋予太多的明目或意义,试着将这四个习惯学以致用,学会享受写作,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