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这几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1.古典《拆掉思维里的那堵墙》
古典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基础而做出的判断,古典老师尤其善于给年轻人一些职场和感情的意见,这些看法观点新颖,一开始可能觉得不太容易接受,但是细细想来如果按这去做其实最能帮助到个人成长。
例如在面对职场未知的恐惧时,他说“恐惧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第二个恐惧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第三个层次是,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他举了一个新东风老师面对公开演讲前的恐惧的事情,他对这位老师说如果真讲砸了,怎么办。这个老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些专业老师把我骂的狗血喷头也是我的一个学习机会。他说你别这么理智,你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这个老师说,我他妈的其实想说FUCk you!That is me,anyway!我就这个水平,还就是本地第一名,你们爱听不听!结果第二天演讲前,这个老师按照古典的心法,在教室外面大喊三遍"Fuck You!"结果演讲非常有气势和精彩。
像这样反人类传统的思考模式在本书中还有很多,小伙伴完全可以一边学一边演练,绝对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自己认知。
2.彼得.孔普《如何高效阅读》
这本书是彼得.孔普在上世纪的高效阅读班上的训练指导书,也是一本技能学习书。如果想提高阅读效率而又不想花钱上天价阅读训练班,看此书是再好不过了。
要确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快速阅读。他在“成功的技能学习”这一节中谈到,“学习一项技能入门通常很难。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事情往后拖,特别是初次学习时。每天都要要固定的学习时间。早上最好,因为一到晚上今天的事就可能被拖到明天。在开始学习快速阅读之前,你应该确定每天能花多少时间来学习。如果学习快速阅读能成为你每天的必修课,那么你会发现自己进步得非常快。”
要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实践。他在〈大龄学员都做到了〉这节提到“不要先读完本书,稍后再回过头来做练习,因为一旦你知道了后面的内容再去做的话,前面的练习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按照本书提供的方法练习,可能一开始会非常枯燥,但坚持下去,阅读速度和效率是有显著增长的。工具:计时器,一本供自测用的书。规格8.5*11的纸张。
计算你每分钟的阅读速度wpm,评估你的记忆力,阅读时不要回读。巧用手提高你的阅读速度,消除回读。
几个错误认识:不需要从头到尾读完了才能理解。必须改掉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练习,练习,练习。
在阅读任何读物前首先确定阅读目的,这是你成为高效阅读者必须养成的一个关键习惯。
思维导图可帮助记忆书中有效信息。
为什么有的人一个月可以看30本书,而你一本都翻不完,这就是秘诀所在吧,利用好本书中的建议和方法,你将会成为一个厉害的读书者。
3.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为什么很多人读过很多书,见过许多厉害的人,领略过无数美丽的风景,还是原地踏步,没有成长。盲目的努力是一种缓慢的叠加,本书作者采铜分析了其中的原理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个人只有结合自身条件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才会有巨大动力实施。很多人道理能说一大堆,可惜面对糟糕的环境,很难不被同流合污,迷失自我追求,能习惯一个人那种孜孜不倦以求的孤独感也许更是好事,除却这些认知,一个人能恰当的审时度势依靠的还是心智的成熟。
在书中,他说“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例如“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地以“985”高校学生中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更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勇于打破传统思维认知,及时复盘。“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行动先于思考的,因为'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性的’,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
意外和随机性应该是可控的,并且与有效的工作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这里作者模仿文学大师纳博科夫的读书方式,一方面先确定读书目的,围绕这个目的选书,即主题阅读;另一方面随机看,但是也许会有更有意义的发现,这就是泛主题阅读。这两种方法结合,会激发我们很多灵感。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木桶理论其实是错误的。只有专注在一个领域才能走到最后,笑傲江湖。我们在才能上的学习积累通常呈现出S形曲线的特征。如下图
如果你不专注,就可能一直在缓慢起步期徘徊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一无所获,而专注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从图中可看出,如果你不专注,你可能一直在缓慢起步期徘徊,到不了高原期。所以普通人要想快速突破自己,不是急着去补短板,而是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4.斯科特.杨《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作者是个因快速学习而成名的超级学霸,本书分享了他自创的学习方法,相信通过学习本书中的理论你也可以成为高效学习者。
这是笔者所做的思维导图,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书。
通过这些书籍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我相信你一定在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上有所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