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真好,太接地气了哈,但年轻时又是最容易犯错的,这些错无疑就成了成长、成熟的代价。这个过程受个人制约,但更多的可能受环境所局限,我大学前就没怎么正八经读过一本书,初中时的《鲁滨孙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只是应付了作业而已,现在有一本还遗留下了,已成了小黄书。但光多读了两本书就能在关键节点上做正确抉择了?也不见得。
读书可以抚慰你的心灵,可以让你的内心更平静些。少读一些世界上那些顶尖的成功者啊,别整天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的,或者什么姚劲波、史玉柱、丁磊的,还有什么荒谬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是独立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特质、性格、成长环境也不同,哪有什么复制不复制一说,还是先读读《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比较好,感觉这读书也是先给自己打底子的好,多读些能启发深刻思考的书,少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成功人物的书,这样才少些冲动和浮躁。
在我们的初中阶段,就应该先对自己有个了解,适合文一点的还是理一点,这是我们人生选择的第一个节骨眼。如果你酷爱史书,而对物理感到吃力一点,就应该选择文。不管以后怎么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秉性和擅长来选择。
当你逐渐沉下心来,就会清晰的对你有个准确的认知。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自知。看到那些成功人物多么的能,就梦想自己也可以像他们那样。我过去就陶醉于《巴菲特传》,甚至梦想自己成为投资家、银行家,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青年巴菲特,就是不自知的表现。
再就是对我们周围的事务有个了解,在很多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是一头雾水,就像选专业时一样,可悲的是,现在高中毕业时很多人都不知怎么专业,因为他们对这些专业丝毫不了解,胡乱选一气。这不,应对市场需求,社会上出现了报考指导,难道他们就能给孩子做出正确抉择?
有一种东西,叫做眼界,20岁之前,有条件真的可以多到处走走,不能以旅游啊玩啊为目的,多看外部环境,对社会面有个深刻的了解。
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眼界,才不容易掉入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陷阱,才能更踏实的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