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有读者反馈文章内容难懂, 于是特意在文章开始前加一小段代码,辅助不熟悉 wait 和 notify 的读者理解。
请预测一下下面一段程序在 10 秒之内
的输出结果是什么,如果判断正确的话, 那么后续的内容介绍应该不会令你感到困惑
package com;
public class Sync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private static String lock = "lock";
public SyncThread() {
count = 0;
}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f(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enter ");
try {
lock.wait(10*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Thread syncThread = new SyncThread();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new SyncThread(), "SyncThread1");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new SyncThread(), "SyncThread2");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答案是:
SyncThread1 enter
SyncThread2 enter
先修知识:
-
synchronized
的含义:- Java 中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成为一个监视器(
Monitor
), 该 Monitor 由一个锁(lock), 一个等待队列(waiting queue ), 一个入口队列 (entry queue). - 对于一个对象的方法, 如果没有
synchronized
关键字, 该方法可以被任意数量的线程,在任意时刻调用。 - 对于添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的方法,任意时刻只能被唯一的一个获得了对象实例锁的线程调用。 -
synchronized
用于实现多线程的同步操作
- Java 中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成为一个监视器(
-
wait()
功用-
wait()
,notify()
,notifyAll()
和synchonized
需要搭配使用, 用于线程同步 - wait() 总是在一个循环中被调用,挂起当前线程来等待一个条件的成立。 Wait 调用会一直等到其他线程调用
notifyAll()
时才返回。 - 当一个线程在执行
synchronized
的方法内部,调用了wait()
后, 该线程会释放该对象的锁, 然后该线程会被添加到该对象的等待队列中(waiting queue), 只要该线程在等待队列中, 就会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不会被调度执行。 要注意wait()
方法会强迫线程先进行释放锁操作,所以在调用wait()
时, 该线程必须已经获得锁,否则会抛出异常。由于wait()
在 synchonized 的方法内部被执行, 锁一定已经获得, 就不会抛出异常了。
-
-
notify()
的功用-
wait()
,notify()
,notifyAll()
和synchonized
需要搭配使用, 用于线程同步 - 当一个线程调用一个对象的
notify()
方法时, 调度器会从所有处于该对象等待队列(waiting queue)的线程中取出任意一个线程, 将其添加到入口队列 (entry queue) 中. 然后在入口队列中的多个线程就会竞争对象的锁, 得到锁的线程就可以继续执行。 如果等待队列中(waiting queue)没有线程,notify()
方法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
notifyAll()
和notify()
工作机制一样, 区别在于notifyAll()
会将等待队列(waiting queue)中所有的线程都添加到入口队列中(entry queue) - 注意,
notifyAll()
比notify()
更加常用, 因为notify()
方法只会唤起一个线程, 且无法指定唤醒哪一个线程,所以只有在多个执行相同任务的线程在并发运行时, 我们不关心哪一个线程被唤醒时,才会使用notify()
-
为什么wait()
和notify()
或notifyAll()
需要搭配synchronized
关键字使用
- 从语义角度来讲, 一个线程调用了
wait()
之后, 必然需要由另外一个线程调用notify()
来唤醒该线程, 所以本质上,wait()
与notify()
的成对使用, 是一种线程间的通信手段。 - 进一步分析,
wait()
操作的调用必然是在等待某种条件的成立, 而条件的成立必然是由其他的线程来完成的。 所以实际上, 我们调用 wait() 的时候, 实际上希望达到如下的效果
// 线程A 的代码
while(!condition){ // 不能使用 if , 因为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使得线程没有收到 notify 时也能退出等待状态
wait();
}
// do something
// 线程 B 的代码
if(!condition){
// do something ...
condition = true;
notify();
}
- 现在考虑, 如果
wait()
和notify()
的操作没有相应的同步机制, 则会发生如下情况
- 【线程 A】 进入了 while 循环后(通过了
!condition
判断条件, 但尚未执行wait
方法), CPU 时间片耗尽, CPU 开始执行线程 B 的代码 - 【线程 B】 执行完毕了
condition = true; notify();
的操作, 此时【线程 A】的wait()
操作尚未被执行,notify()
操作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 【线程 A】执行
wait()
操作, 进入等待状态,如果没有额外的 notify() 操作, 该线程将持续在condition = true
的情形下, 持续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
由此看出, 在使用 wait() 和 notify() 这种会挂起线程的操作时, 我们需要一种同步机制保证, condition
的检查与 wait()
操作, 以及 condition
的更新与 notify()
是互斥的。
- 那是否简单的将之前的代码包裹在一个 synchronized 代码块中就可以满足需求呢? 像下面这样。
// 线程A 的代码
synchronized(obj_A)
{
while(!condition){
wait();
}
// do something
}
// 线程 B 的代码
synchronized(obj_A)
{
if(!condition){
// do something ...
condition = true;
notify();
}
}
乍一看, 上述的代码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 由于
wait()
操作会挂起当前线程, 那么必然需要在挂起前释放掉obj_A
的锁, 但如果obj_A
允许是任意对象,wait()
函数作为一个没有参数输入的方法,无从得知应该释放哪个对象的锁 。于是很自然的, 语法就会被设计成 java 现在的样子。即基于对象的wait()
与notify()
的调用, 必须先获得该对象的锁。正确的用法示例如下
// 线程 A 的代码
synchronized(obj_A)
{
while(!condition){
obj_A.wait();
}
// do something
}
// 线程 B 的代码
synchronized(obj_A)
{
if(!condition){
// do something ...
condition = true;
obj_A.notify();
}
}
马士兵多线程例子:
/**
* 经典面试题:写一个固定容量的容器,拥有put和get方法,以及getCount方法
* 能够支持2个生产者线程以及10个消费者线程的阻塞调用
*
* 点: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
* 如果调用 get方法时,容器为空,get方法就需要阻塞等待
* 如果调用 put方法时,容器满了,put方法就需要阻塞等待
*
* 实现方式:
* 1. wait/notify
* 2. Condition
*/
public class MyContainer1<T> {
private final LinkedList<T> list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final int MAX = 10;
private int count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t(T t) {
while (MAX == count) { // 如果容量最大,释放锁等待 ///【这里为什么使用while,而不是使用if???】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否则 put
list.add(t);
++count;
this.notifyAll(); // 通知消费者线程,可以消费了
// 【这里为什么调用 notifyAll 而不是 notify ?】
}
public synchronized T get() {
while (list.size() == 0) { // 如果容量为空,释放锁等待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否则获取
T t = list.removeFirst();
count--;
this.notifyAll(); // 通知生产者线程生产
return 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ontainer1<String> c = new MyContainer1<>();
// 启动消费者线程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 -> {
for (int j = 0; j < 5; j++) {
System.out.println("c "+c.get());
}
}, "c_" + i ).start();
}
try {
TimeUnit.SECONDS.sleep(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or (int i = 0; i < 2; i++) {
new Thread(()->{
for (int j = 0; j < 25; j++) {
c.pu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j);
}
}, "p_" + i).start();
}
}
}
为什么使用while 而不是使用 if ???
在与wait()的配合中,百分之99的程序都是与while而不是if结合使用。
上述代码中,在容器已满的情况下,put方法会wait等待,当容器中的元素被消费者消费了一部分,就会唤醒所有put方法,
put方法会继续向下执行,直接执行list.add(t),生产者执行一次add,让出CPU以后,下一个时间片也可能给了生产者线程,那么多个生产者线程执行list.add() 就有可能出现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如果使用while则会循环判断,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另外,如果用if,生产者执行一次add,然后notifyAll,此时,生产者,消费者都在monitor的waitset中,可能会唤醒其他的生产者,这种情况下,生产者不判断,直接从wait以后的代码执行,则
会使list超额。(如果使用lock的condition,可以明确唤醒哪个,但是这里的notify不行)
不是有锁吗?为什么会需要循环判断?
wait之后,锁就会失去,再次被唤醒时,并且得到锁之后,是从list.add()开始执行的,会无判断直接加入到容器中。
为什么调用 notifyAll 而不是 notify ?
因为notify有可能再次叫醒一个生产者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