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场景
作为设计师,想想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早上到公司后,打开邮箱,你的邮箱里塞满了几百封新的邮件,这些邮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希望你把你的设计进行小的修改,比如,这里的按钮替换一下,那里的文字改一下大小,那边的图片改一下比例等等。
如果只是有一天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觉得无所谓。可是如果每个工作日都是这样的状况,我想,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快要发疯了,更别谈什么幸福感了。
其实很多人的工作都只是在做上面类似的事情,只是被分配到了应该做的任务,然后就按照命令去做,做完之后,又会来一批新的任务,如此循环下去......这个也就是很多人自嘲为“搬砖”的状态吧。
创造者 VS 搬砖工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作为设计师,就是这些解决方法的创造者。
而在如今的环境下,在一些不太重视设计的公司,特别是当自己是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师的时候,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被命令的状况。出需求的人会告诉你,做这个做那个,改这个改那个。
心理学家研究过这些被命令人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告知要做什么事,那么他会很容易觉得对自己失去了控制,会觉得自己越忙碌越没有任何进展。会感觉自己被困在了原地,就像一个不停在笼子里奔跑的仓鼠那样,不停地在原地踏步,只能按照别人的命令做事。
这个时候,其实这个搬砖工是在价值金字塔的最底层的。
而这个状态跟设计师这个职位本质职责是有很大的出入的。设计师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者,并不是一个不停无意义琐事的机器,设计师跟公司或者客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合作伙伴,或者是一个咨询师,双方是合作的关系。
目标 VS 手段
作为一个搬砖工,我们只是在跟别人交换自己的是手段,这个手段对于设计师来说就是各种设计软件的应用,各种设计技法的使用,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相应东西的技能。
很多人做到这一步,就止步不前了,所以只是也只能做一个被动接受命令和任务的人。
当然这些手段很重要,这是我们能进入设计这个圈子的基础,但是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多。
如果双方真的是合作的关系,那么有一个前提是,双方必须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双方才会在一个共同的背景下讨论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连要做的事情的目标都不知道,那么根本不可能跟决策者有对话的机会的。
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的四个因素之一,是控制感。也就是说,你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你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控制权,不仅仅是机械的做事而已。
跟上面提到的内容联系起来,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创造者的角色,在有技法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目标,分析这个目标,并去引导合作者更好的达到这个目标。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需要学习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案例,才能知道要去分析什么,并且怎样去引导,还有很长的路才能达到金字塔上层那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