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对调查研究的表述。各地各部门要聚焦聚力“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措施,就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调查要坚持“三向发力”,做到“深、准、切实为民”,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以发现问题为基,务求“直击要害”。“直奔问题去”“偏向虎山行”,调查研究,一要“深”。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实实在在去调研,而不能只局限于上网络、听汇报、看材料。“要看水底万丈深”,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贯彻执行的“堵点淤点难点”,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把要了解的情况、解决的问题、聚焦的重点,事前列好清单、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确保每一次调研都能落细落小落实。只有带着问题去,才能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问题的梳理、难题的排查、堵点的打通,都围绕着问题而展开。
以精准发现为柱,务求“有的放矢”。“入深水者得蛟龙”。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细心观察、用心倾听。唯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关系,群众才愿意说真话、建真言。要坚持直面问题,这既考验“人心”,也检验“能力”;既是对发现问题负责,也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铺垫,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回避只是直面问题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不掩不盖”“不遮不捂”才是关键,我们要具备主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具有迎接各种难题的强大勇气,后将调查研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彻底堵住制度漏洞,防止问题反弹。
以切实为民为底,务求“心到情到”。“一枝一叶总关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真正发现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不断赢得群众信赖。当好群众的“小学生”,多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多进百姓家里看一看,多与群众交心谈一谈,才能现民意、映民情、集民智、汇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