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六月
这是一篇历史巨著,尹吉甫记录了周王朝讨伐猃狁的一次大事件。宣王五年二月,尹吉甫带领州里的民兵跟随宣王出征。周朝时,只有侯才能作为大将,尹吉甫是士,是没有资格的,但是他功劳很大,获得封爵,但是也牢骚很多。同时,这也是尹吉甫的一部“自传”。
这首诗,与兮甲盘互相印证。
李辰冬考据,这首诗是尹吉甫在宣王六年六月,追述这一年前的战争。
具体时间线如下:
宣王5年二月,尹吉甫出征,宣王6年六月才从镐京返回卫国。返回卫国后,喝酒庆祝。写了这首诗,记录着一年多的战争情况。
宣王5年6月,回到自己的地盘,浚地征调民兵去西征。
这一年多的战争期间,尹吉甫写了111首诗。
兮甲盘文字、石鼓文的记载、竹书纪年的记载,在这首诗里,互相印证,是极其难得的史料。
兮甲盘记载宣王与尹吉甫在宣王五年二月开始征伐猃狁,三月初六到达现在的陕西耀县,在三月二十六日到达现在的白水县(彭衙),有《小明》篇互证。
猃狁在周厉王十四年(公元前865年)占领焦獲(在陕西泾阳),距离镐京一百多里地,只隔着一道渭水。
猃狁从哪里来?“侵镐及方”的镐,不是当时的都城镐京,而是皋字的假借,就是周时的曲沃,现在的闻喜县(山西),在周时统称为大原(太原)。
方:今山西永济县,首阳山,也叫方山。
泾阳:今甘肃平凉。不是现在渭北的泾阳,这个泾阳是后周以后才设置的。
“侵镐及方”:就是说猃狁占领了山西的闻喜县、永济县、一直到甘肃的平凉县。这也是他们的进犯顺序和路线。
宣王的反击路线:诗经里有关山西西部、北部、山西西部的地名做个归纳,就可看出猃狁入侵及占领的包围圈。《生民》里的有邰家室的邰:陕西郿县;《绵》“至于岐下”的岐,在陕西岐山县(石鼓出土于此);㟗:陕西邠县;泾:泾水(陕西北部);漆水、沮水在陕西耀县汇合;洛水:陕西白水县;方:山西永济县;汾水:山西洪洞县;这个顺序就是:镐京出发,由郿县向西,经岐山到邠县,顺泾水东下到耀县,到白水,到山西永济,最后到达洪洞县。这就是“至于大原”,即太原。
结合兮甲盘的记载,可知:宣王在白水急等接济,派尹吉甫在宣王5年3月26日从白水动身到洛阳,把那里的粮草人马送到南淮夷(实际是谢城),再征调南淮夷的税赋,(到白水)作为征伐之用。但是被南淮夷拒绝了。召伯被派来征讨南淮夷。尹吉甫不得不回到自己所管治的浚地,来征调人马,此时是宣王5年6月。然后再西征,先到白水支援宣王,然后一步步打到山西永济。此时到了宣王5年冬天。
此时,有南北两个战场:北战场在永济,南仲为将;南战场在谢城,召伯为将。因为尹吉甫执行宣王的命令,南淮夷拒绝,所以召伯来征讨他们。不幸的是,宣王五年冬天召伯阵亡于南淮夷,徐国骚乱,宣王不得不于六年初春征讨徐国,从永济出发,让尹吉甫以尹氏的官职跟随,这才有了尹吉甫的尹。宣王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返回永济。这时,南北两个战场都取得了胜利。尹吉甫跟随宣王回到镐京祭祖,然后再回到卫国时,就是宣王六年六月了,回到卫国大吃大喝。
从宣王五年二月到六年六月,一年零四个月,写了111篇,都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尹吉甫此时的身份:以地方武装的身份带兵参战。召伯也是如此,但是召伯是诸侯,尹吉甫只是州级。这时被赐予爵位,职位是简书。
这首诗有很多关于那个时代旗帜的名称,每个都有不同含义,这个单独找时间补齐。
1.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时间,事件,人物)
2.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状态,来自何方,目的)
3.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实力,决心)
4.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形势,地位,身份)
5.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战功)
6.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庆功)
第一章:栖栖:往来不止的样子。饬(chì):准备。
骙(kuí)骙:很强壮的样子。常服:武士的制服(基本一身白)。
玁(xiǎn)狁(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西戎。
孔:很。炽(chì):猖獗。急:紧急。于:在。是用:是以,因此。匡:正。
王国:指周室。
第二章:
骊:纯黑色的马。比:齐。物:射箭时,在地上画的线,射者立于此。
闲:法,规矩。则:法则。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元戎,指周王室军队,小戎是地方封国极其属地的武装。尹吉甫是地方武装,但是这个过程中被封了绝味,所以有了后面的衣。
于:往。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第三章:
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颙(yóng):温貌,这里指马很驯服。
奏:建立。肤功:大功。有严:有威严。翼:辅助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整齐)。
有严有翼:有军纪,上下一心。共:通“恭”,严肃地对待。武之服:武士的制服。
共武之服:恭敬的从事武人的职责。
薄:迫的通假字。肤:大。公:功的假借。肤公:大的功劳。
第四章:
匪:同“非”。茹:柔弱。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镐(hào):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而是现在山西的闻喜县。
方:地名(永济)。泾阳:甘肃平凉。中央:明显貌。
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
旆(pèi):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央央:鲜明的样子。
第五章:
轾(zhì)轩:前者是车后面低,后者是车前面高???车身前俯后仰。由于战车处于战斗状态,所以,而能感觉像平时的车一样(颠簸),表明车上的人乐于战争。
佶(jí):壮大貌。
闲:驯服的样子。大原:地名,汉时称河东郡,现山西夏县以北。宪:榜样。
第六章:
燕:此处指安息。
祉(zhǐ):福,这里指赏赐。镐:这个镐指镐京。尹吉甫战争结束后,返回镐京,从镐京回到卫国。
御:享。
炰(páo):蒸煮。脍(kuài)鲤:切成细条的鲤鱼,类似于杀生鱼。
侯:侯,并不是专指诸侯,诸侯之子中,有封地的,在其国内,也叫侯,这里就是指张仲。
张仲:周宣王卿士。
第一章:六月里我不停的奔波,把兵车都准备好了。四匹强壮的牡马,载上这位武士。猃狁猖狂的不得了,我才那么的紧急。王(周宣王)正在出征,为的是平定王国。
第二章:四匹纯黑色的马,在射线前站的整整齐齐,非常熟练而且有法则(说明军队训练有素)。就在这个六月里,我组织了民众(民兵),我组织的民众都属于三十里广袤的浚地。王正在出征,为的是辅佐天子的命运。(周时,天子就是周王,周王就是天子,互用为了换韵。)
第三章:四匹公马又高又大,强壮而且驯服。急迫的去征伐玁狁,目的一是要奏献大功。有军纪,上下一心地,恭敬履行武人的职责,是为安定王的国家。
第四章:玁狁一点也不软弱,整个占领了焦获。他侵占了闻喜、永济,一直到平凉这个地方。我的旗上花纹是鸟隼,七条白旆在风里飘扬。率领十乘元戎,作为周王的先锋。
第五章:戎车非常的安稳,安稳的就像普通车一样。四匹牡马都是又壮又大,壮大而且熟练。紧迫地征伐猃狁,一直把他们追逐到大原。能文能武的尹吉甫,真可谓万邦的榜样。
第六章:尹吉甫现在安稳了,得到很多赏赐。我从镐京(这个和上文的镐京不是一个地方,那个是山西闻喜)回来(卫国),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为欢宴诸位亲友,(做了)蒸鳖脍鲤给大家享用。哪位诸侯在座呢?是那又孝顺又友善的张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