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文责自负
有没有发现,这世间男男女女、生生死死,只为两件事。一为肉体,一为精神。
两天前的半夜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朋友在电话里沉默了两分钟,只字未提。我放心不下,约了他出来见面。见到他时,他双眼布满血丝,半苦笑着说,我老婆出轨了。我从他躲避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卑微。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大约一个月前,晚上11点朋友给老婆吹头发,朋友老婆的手机突然进来一个语音,却被他老婆悄悄地按掉了,然后迅速息屏。
起初朋友以为只是骚扰电话,没太在意。但是命运偏偏不肯罢休。他老婆去刷牙忘记把手机屏幕关掉,偏偏他又鬼使神差地看了一眼微信。点开了那个让他至今感到恶心不已的对话框。
对话的内容十分露骨,已经无法用暧昧来形容。涉及身体,涉及性,涉及他们俩刚刚才说过的秘密,他老婆竟然下一分钟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给那个同样出轨的男人。
而最震惊他的是,他老婆出轨的对象竟然是儿子同学的爸爸。
起初只是机缘巧合,两家人因为小孩有了一些交往,慢慢熟络起来。却没想到,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
那天晚上,朋友问我有没有体会过绝望和恐惧的感受。他说,即使办公室的暖气开到了20多度,他依然能感觉到针刺脊椎的寒冷和无法控制的颤抖。
“又冷又热,你一定没体验过。”
“冷的时候,披一张毯子还是冷,下一秒热的时候,不到一分钟满头大汗。”
“你知道我最绝望的是什么吗?明明受伤害的是我,我却还是想拼命找理由原谅她。”
“我都快看不起自己了。我觉得我比她还要贱。”
后来跟朋友聊了很多,剖析了整个事件发生的缘由、每个人的对错和背后隐藏的问题。
01
一句顶一万句,是不幸也是警醒
作家刘震云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谈及写作《一句顶一万句》的初衷。
他的一个发小发现自己老婆出轨后选择了离婚,后来跟刘震云聊天,说他反复想过一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他老婆会出轨,首先一定是对方有一句话打开了他老婆的心扉,然后才是身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
后来,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给出了终极答案。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无力、失望和不甘。
在生活这尊巨大的磨盘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被一种强大的撕扯感一点一点地碾压。心系彼此的爱人从最初的“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谈”。这是感情中的裂缝,也是旁人眼中的可趁之机。
所有不轨的背后,都隐藏着压抑且强烈的需求。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且弥补,必然会导致不幸,甚至被迫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人生轨迹。
朋友说在感情中,他从来没有越雷池半步,唯一让他感到亏欠老婆的,可能就是他在一些生活的琐事上忽略了对方的真实需求。没有第一时间给出足够的回应。
现在生活完全处于一团糟的地步,不敢离婚也不想原谅。每天过得极度痛苦,工作没动力,兴趣提不起。想一死了之,但是不甘又不敢,还有父母和孩子。
人始终是感情动物,好的感情才能有好的家庭,好的家庭才能成就好的人生。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最好的感情,然而大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明白这份求而不得的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子的。
杨绛先生说, 不用每天缠绵,随时保持联系,我知道你不会走,你知道我不会变,互相惦记,各自忙碌,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时候有人陪伴,有话直说,有事明说,相处时不用防备,聊天时毫无顾忌,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感情。
02
有些话只属于家庭,有些隐私不能告诉外人
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天生分不清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为了博得一时廉价甚至虚无的同情,随随便便就把家庭、夫妻间的私事转化为谈资,在外人面前畅所欲言,洋洋得意。
当这些隐私被公布的时候,说出的人或许觉得无伤大雅,只是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殊不知,被讨论的对象,无论父母、子女还是爱人,都是曾经爱着或者被爱的人。
朋友说他经常撞见老婆跟各种闺蜜或在闺蜜群里吐槽他们俩的矛盾。这经常让他感到十分尴尬,有一种自尊被踩在地上的无力感。
或许这些他老婆觉得无足挂齿的“小秘密”,正是他们感情裂缝的导火索。
而那些热衷于倾听甚至给予“关怀”的外人,不避嫌不避讳,很难揣测他们怀着的到底是怎样的心思。巴不得别人的家庭比他们更鸡飞狗跳,用他人人生的痛苦,去舔舐自己的悲哀,以获取心理上的慰藉。相互吐槽各自的家庭,彼此寻找依赖,往往就是事情开始变坏的起因。也同样可以成为出轨的加速剂。
婚恋教授约翰戈特曼曾经提出过“反伴侣同盟”,是感情破裂的核心因素之一。
当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两人开始或者被迫站在对立阵营,被孤立的一方会感觉到亲密关系已经被打破。而打破这段亲密关系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家庭隐私的“泄密者”。却不曾想,一次次计较的“泄密”,无疑是将爱人推向更远的地方。
懂得分寸,不随意让自己和家庭“裸奔”,才能让生活更美满。
03
成年人社交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边界感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选择,但相对正确的却屈指可数。庞杂的人际网络和繁复的世俗纷扰,稍不留意就会掉进某个致命的漩涡中。这种困顿往往是以某种诱惑或是甜蜜作为开端,让人短暂丧失理性的思考。而最底层的逻辑就是让你失去边界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我们每个人在初遇陌生人时,会发自本能地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这个距离叫做安全距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刻在基因里的编码。
很多人在和他人熟识了之后,就会慢慢丧失这种边界感。向朋友开一些不合时宜的玩笑,是边界感的丧失。对父母的关心和唠叨显得不耐烦,是边界感的丧失。无理要求、强迫爱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是边界感的丧失。对并不知根知底的旁人过分热情,也是边界感的丧失。
还有一种境况,往往被人忽略。无法自动屏蔽、远离身边失去分寸感的人,同样也是边界感的丧失。
人都是会相互影响的,这是环境和人性决定的。边界感并非是要我们无法跟他人亲近,而是建立对抗黑暗和肮脏的底线。
我有个朋友,曾经分享过一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
她是一个十分热情的女孩,对所有人永远都是哈哈大笑。有一次,表哥来家里玩,几个兄弟姐妹聊的十分愉快。打闹玩笑中,她无意间将双腿搭在表哥的腿上,恰巧被她妈妈看到。妈妈轻声把她喊进房间,严厉指责了她。并向她说明如果此刻她男朋友看到这个情景,要作何感想。一瞬间,她就明白了自己行为的失当。
自此她始终记得这件事,每次想起都会羞愧不已。
所谓边界感,要懂得避嫌,不要随意分享生活的细节,更不要随便袒露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握分寸,越界就变成迟早的事。
04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写道:“在我看来,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当婚姻的不幸发生时,人的本能反应是逃避,然后才是愤怒、抱怨。可通常我们在想方设法逃避的阶段,就让事情变得更糟,让自己无路可走。不妨先试着冷静下来,审视一下这段关系。同时不要忘记婚姻开始时的初衷。
要知道,婚姻是要持续一辈子的,即使是一台机器,也有停机保养的时候。如果实在无法维续,那就多为自己的人生考虑。
引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希望能为你我布满灰尘的生命,撕开一条光亮的裂缝,在昏暗阴冷的前路中透进一丝温暖。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你我都能保守内心的纯净,爱人以及被爱。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