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子张:复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子的学生。
▲令尹[yǐn]: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子文:斗氏,名糓於菟[gòu wū tú],字子文,若敖族,楚国有名的令尹。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糓”([gòu],又读[gǔ],古代“糓”、“穀”“谷”相同),意思是“虎乳养育的”。
▲三:虚数。
▲已:止,罢了。
▲愠色:怨怒的神色。
▲崔子:崔杼[zhù],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与崔杼之妻东郭姜通奸,崔杼怒而杀庄公,立齐景公,自己为右相。
▲弑:古时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陈文子:陈完(田完)的后代,名须无,田文子,谥“文”,齐庄公时大夫。
陈文子(田文子)——田无宇(田桓子)——田乞(田釐子或田僖子)——田恒(田成子,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论语·宪问篇》14.21“陈成子弑简公”,陈成子既田成子,时年孔子七十一岁。)
▲十乘[shèng]:一乘车四匹马,十乘是四十匹马。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国的令尹,没有喜悦的神色,多次被免职,也没有怨怒的神色。每次交接时,都会把自己的政务交代的清清楚楚,全部告诉接替他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做到忠了。”子张问:“这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仅仅做到忠,怎么能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又到了一个国家,说:‘这里的执政者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做到清了。”子张说:“这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他其他方面如何,仅仅做到清,怎么能是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