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不想随便交朋友。要是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
今天来写一本书,书目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之所以突然会想起来写这个,是因为在B站上看到了这本书的电影版。因为很卡所以只是看了个开头而已,不过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都已经被删掉了。那么长的一本书,电影居然只有一个半小时,不看也罢。
看这本书,还是在高三的时候。我对于日本文学一直都不感冒,虽然相距甚近,不过日本的文学和中国实在是很不一样,这点尤其体现在小说里。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每次看日本小说都会觉得不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很奇怪,所以每次都是强忍着无聊而看下去,不过所幸每次看完之后都感觉还好。
其实之所以会感觉奇怪,是因为这些小说关注的点都很奇怪。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裁什么样的内容,小说字里行间总是会体现出来一种非常阴郁的气质,每一本都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的文化本来就是如此。因为完全不知道意义所在,所以更显真实,也更显迷茫。
武士道,生命,爱情,性,菊与刀,樱花散落,毁灭,离别,虚妄,孤独,自杀。
总是这些。
《挪威的森林》也是这样。其实说起故事,无非就是讲述战后一个少年的故事而已。那个主角的名字,叫渡边。在那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像是被巨大的洪流裹挟而去。什么预兆都没有就突然自杀的平日好友,还有为此患上精神疾病的女友,阴沉的地下室,迷幻的音乐,高喊革命口号的同学们,大胆的性,风拂过的草坪,一切交织在一起,像极了《百年孤独》里那个混沌的马孔多。
不过所幸渡边最后还是找到了绿子,两人终于在一起,勉强算是个Happy ending。
通篇故事都很平常,但是读完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压抑。日本的作家们总是有着莫名的勇气可以去面对这些真实而阴暗的题材。我读过的不多,仅有川端康成和芥川龙之介,都是如此。
生命总像是一朵樱花,花开花谢不过一瞬,终于还是要凋零成泥,变成荒凉土地的尘埃。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想起《百年孤独》。假如这个世界终究要被大风吹走,那么这千百年的物事跟从来不曾存在过也没有什么两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留学日本的缘故,鲁迅的文章里也有这样的气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祝福》,但其实更多还是在鲁迅的杂文,尤其是随感录。这些小文章从来没有人愿意去解读,可又确确实实地在那里。现在还有印象的,只剩下那一篇《失掉的好地狱》。我从来不相信鲁迅先生那么勇敢的一个人会用如此隐晦的手法去描述什么东西,或许这东西本来就是如此。一个梦的片段?还是幻灭之际的遐想?我不知道。
就算人类战胜了魔鬼,地狱也还是地狱。
那一代人的主题是迷茫。流血的战争夺取了太多人的姓名,好像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是存在于虚幻之间,突然就消失了。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所有的作品都显出迷茫与灰暗。而今太平盛世,再没有人愿意去回首这些事情,也没有人愿意继续那个时代的思考了。
可是这样的迷茫,一直都在,从未远去。只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试着去反抗,如今我们却试着去逃避了。
晚安,我是独木。
顺便纪念一下今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