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炫耀:在全世界的不同人种的炫耀文化里,中文最传神,两个词就可精确概括关于炫耀的经济学分析,“锦衣夜行”、“穷嘚瑟”,我穿锦衣的目的,就是给你看,从中获得满足感,我之所以这么嘚瑟,是因为我穷,但更重要的是,你也穷。
2,偏要以貌取人:漂亮的脸蛋和名校文凭一样,不一定代表背后的能力,但都是很有用很可靠的信号,看到一张名校文凭,我便知道这背后有努力和天赋,这都是潜在的价值;而看到一张漂亮脸蛋,我便知道这背后有更复杂的阅历和更丰富的社交经验,这也是潜在的价值。所以如果以名校文凭取人没问题的话,以貌取人有什么问题呢?
3,通常人们认为经济学只能算计些小事,而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贵的事是不能算计的,比如生命、爱情之类的。我很难接受这观念,因为它的逻辑像是说在买菜时要一分一分精打细算,而在买房时出手豪气阔绰不惜代价。越重要的事才越要计算清楚,为节省脑力,还是把难得糊涂留给小事吧。
4,又帅又有钱:帅代表基因优良,有钱代表能在养育后代和女性生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环境保障,谁不喜欢这种好事呢?哪个男人不想又帅又有钱?可造化弄人,二者居其一已经算幸运儿,两者都沾,那简直想都不敢想;如果只能二选一,或者是月薪三千的帅哥,或者是年入百万的中年大肚秃顶麻脸男,男人们你们觉得女人更喜欢哪个呢?生活的现实和观察,让我们无法看好那位帅哥。平常人可能会说女人就爱钱,可在经济学家眼中,这组对比的差距恰恰说明的是在女人眼中“帅“的价值,帅非常重要,非常值钱,丑男要打败帅哥,收入要高出不止一点半点,但反过来讲,在吸引男性的竞争中,年入百万的不忍直视的中老丑女想击败月入三千甚至没有收入的美女,几率却很小。
社会学实验表明,就吸引女人而言,实际上最顶尖的搭配不是”又帅又有钱“,而是”有钱但相貌平平“。不得不提一句女人们普遍强调和追求的”安全感“,就是有钱、长的不丑、关键是得跟我关系坚如磐石、永远只爱我一个,这就有点反人性的天方夜谭了。可能这种安全感举世难觅,导致大龄剩女的困境难题。
5,一夫一妻与一夫多妻制:在财富分配不公的社会中,(目前大多数的国家都处在财富分配不公的阶段,当然除了像迪拜、文莱这样的国家之外),”一夫多妻制“最大的受害者是没钱的单身男性。阿Q要想和吴妈困觉,恐怕就不得不冒险去革命了。一夫一妻制只是法律制度,是纸面上的管制,管不了背后的经济规律:城里有钱人包二奶,乡下的年轻人便打光棍;不能同时和好几个人结婚,那就多离几次婚;或者干脆不结婚,交完一个朋友再换一个朋友,仔细想想这些事,哪一桩不是经济学?
6,建美国大业:2006-07年,美国培养的博士生中,中国人占10%,这还不算在中国出生的美籍华人,香蕉人或者移民二代。好莱坞应该为我们拍一部献礼电影,就叫”建美国大业“。我们国庆大阅兵,如果安排一个”人才方阵”,聚集所有在中国出生的全世界有名的科学家,那肯定是个大方阵,大外籍专家方阵。这里只提一点需要学习的,就是“美国那种紧密的社交网络和科研氛围,对科研人员的生产力影响极,大”。
7,专家意见:为穷人代言的专家和为富人代言的专家同样可耻,为政府说话的专家和为老百姓说话的专家同样不道德,真正的专家只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说话,只为他坚信不疑的事实和学科逻辑说话。只要专家基于事实和科学逻辑以及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做判断,无论事后证明他是对是错,他都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撒谎。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判断专家意见正确与否是很难的,但有一条标准可以用,这是判断的必要条件:“任何专业知识都应该是这样表述的: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而在另外的条件下,这可能不会发生”。
8,男女性别差异在吵架语言上的表现:男人思考和说话时,第一角度是上下高低的等级观,而女人思考和说话时,第一角度是远近亲疏的平行观。可举例的故事很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想想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