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凌晨一点多钟正在准备文档,我听到开门的声音。
我才猛然地意识到,A现在才回来。有好几次半夜回来敲门,我出去给他开门。
他是我男朋友以前公司的同事,我们一起在上海合租。自八、九月份辞职后,就一直没有出去上班。每天要么在家睡懒觉,要么就是出去钓鱼、上网。
经常见不到人影,一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样子。
先前跟我们一起合租的,还有他们另外一个前同事B。从清明节开始,他就辞职在家。一直到A辞职后不久,他才上班并搬走。在这半年里,B每天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视剧、打游戏、点外卖。
世界杯期间,经常熬夜看足球比赛。因此,整个人看起来非常颓废。
两人都辞职的时候,傍晚就一起出去钓鱼。
去年夏天刚找到新房子时,大家就在一起合租。房子很大,平时互不干涉。周末休息,偶尔也会叫上他们一起吃饭。
刚见到他们的时候,感觉都戴着眼镜挺斯文。但时间久了,就会觉得两个人都太懒。特别是没有女朋友,还一直单身的男孩子:被子从来不叠、洗衣机拿出来的一大堆衣服是皱巴巴的、从来都不主动打扫卫生……
他们经常睡到下午一、两点才起来,然后随便点个外卖。钓鱼回来都很晚了,大半夜还在点外卖。
清明节前,A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去上班。他从房间里清理出一大筐空饮料瓶,晚上就站在阳台上抽烟。
我很想问他到底怎么了,却不好意思开口。
02
那天中午,在上班的A突然回来了。
没多久又出去了,后来我听房间外有女人的声音。做晚饭的时候,她同我打招呼。我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的母亲。
第二天早上我给阿姨留了早餐,之后她就一直在忙着打扫卫生。她给A换了新床单、被套,整个房间看起来干净、整齐多了。
那几天,阿姨每天都给我们做好吃的。
她说感觉自己的儿子最近不对劲儿,就大老远跑来看看。在聊到A的时候,她就对着我掉眼泪。她说都30岁的人了,还整天这样浑浑噩噩。一直没有女朋友,怕是以后要打光棍儿……
当时我听后感觉挺难过,就安慰她说:不会的,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如果有个女朋友的话,估计就不会这样子。
是啊,想想真可怕。都30岁的人了,还整天浑浑噩噩的。存款不多、不去上班,也没有女朋友……
阿姨说老家有一个女孩子在上海的医院工作,是有些中意于A的。如果他们能够回老家,可以全款帮他们买套房子。她说家里只有A这么一个儿子,他父亲开的牙科诊所收入还不错。但A却并不想回到老家,也不想继承父业。感情问题一直不上心,对别人姑娘也是不冷不热的。
清明节放假,正好赶上别人姑娘有空。于是阿姨说见一面,一起吃顿饭好好聊一聊。
那天晚上他们回来的很晚,阿姨却来找我道别。
原来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要回老家。已经看过了儿子,也不想给他添麻烦。她说儿子白天带她去了东方明珠电视台,很累却很开心。但她偷偷地告诉我:在餐桌上他对别人姑娘很冷淡,这让她很失望。
对方又要求他在上海买房,结果当然是一拍两散。
“上海房子太贵了,我们也买不起啊!”阿姨无奈地说道。
阿姨人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她。她就这样带着失望与遗憾离开了上海,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后来我把我大学室友的微信给了A,但他一直没有跟对方聊过。
我常常想起这位和蔼可亲的母亲,我想她仍旧非常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
03
国庆节前后,A都回老家住了几天。
“XX,你前几天回家了?阿姨还好吗?”我问他。
“还好。”他面无表情地答道。
“你说A不去上班,难道没压力吗?”有一天,我问男友。
“你怎么知道别人没压力?”他反问我。
接着,我沉默不语。
“他晚上都去网吧了吗?家里也有电脑啊!”今晚,我又这样问男友。
“家里网速比较慢,打游戏没有那么刺激。况且,也没有网吧的电脑用起来舒服。”他说。
但是,我仍旧有些想不通。
“你说为什么现在很多男孩子都这样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年轻人不是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吗?还是说我遇到的这些?”在电话里,我问人到中年的老乡C。
“哪里都有,我身边也有很多是这样的。我以前也是这样,但现在不行,上有老、下有小的。想像以前一样折腾,却不敢了。每天都想回老家,感觉这工作没意思。我现在感觉自己很渺小,就像一粒尘埃……”他说。
“你难道真的不想改变吗?还是只是为你的平庸找借口?”我说。
“我记得以前刚认识你的时候,你可是一个小老板啊!”我接着说。
“哎,别提了……”他无奈地说道。
然后,我们彼此都沉默了。
04
我突然想到去年这个时候,在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条——“佛系青年”。
为此,我刚刚还特意地去查了一下具体的意思:这些人大多怎么都行,也不大走心。往往看淡一切,拥有消极处事的生活态度。
想想以前,我就是这样:几年如一日地呆在一家小工厂,整个人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身边的人都说我看得很透,其实啥也没有看透。其实质就是害怕去改变,不思进取。现在才发现荒废了时光,感觉很焦虑。
在《梁知》中,老梁说到:“佛教本身也是积极的,也是入世的。如此消极的应对人生,根本不是佛教强调的精神。”
在老梁看来,这群年轻人之所以会成为“佛系青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他们本身的压力——消极避世。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有资本让自己去成为“佛系青年”。
比如说A跟B,家庭条件都不错。独生子、单身,他们认为目前的生活还过得去。
所以,没有必要那么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但也有很多人是“咸鱼”,比如最近凌晨一点多还在努力的我。
“佛系”也好,“咸鱼”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也会体现出你的生活状态。
但是,你佛系的样子,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