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里在七言绝句的目录下,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您知道是谁吗?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而是被成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那么在蘅塘退士的眼里,杜牧的七绝胜过李白和王昌龄吗?
七言绝句与唐诗三百首
七言绝句是旧体诗中最常见的诗体,绝句指的是四句的诗,因为每一句的字数不同,绝句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数量很少的六言绝句。
我们从小学习古诗一般都从绝句学起,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两个黄鹂 鸣翠柳、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如今不用想就能背出来,可见这些诗多么得脍炙人口。说起唐朝善于作七绝的诗人,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李白、杜甫、王之涣、王昌龄、杜牧等一大串的名字,那么这些人谁的七绝最好呢?在《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共收录了51首,其中王昌龄3首,李白2首,而杜牧却有9首。蘅塘退士认为杜牧的七绝最好吗?
明朝人的评价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价文人的作品第一往往会有很大的争议,比如有人说崔颢的《黄鹤楼》是七律第一,马上就有人说杜甫的《登高》是七律第一。关于七绝谁最好,古人也确实有相关的评价,比如明朝的王世懋(1536-1588)在《艺圃撷馀》写到:“(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这意思就是盛唐绝句是李白和王昌龄最好,其中李白的绝句更加“自然”,所以认为唐朝李白绝句第一。胡应麟(1551年-1602年)《诗薮·内编》 曾经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可见因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李白很受这两位的推崇。
陆时雍在《诗镜总论》评价李白和王昌龄: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锤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
清朝人的评价
吴乔(1611~1695)在《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可见吴乔对于王昌龄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王昌龄在七绝的创作上起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到了清朝,有人认为王昌龄的七绝第一,清代著者潘德舆(1785~1839)在《养一斋诗话》中说: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右丞以淡而至浓,龙标以浓而至淡,皆圣手也。 右丞指的是王维,龙标指的是王昌龄。
七言绝句的推广者
前人多将王昌龄与李白相比,或是因为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或者因为在七言绝句的最初推广上这两个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绝句这种形式在李白王昌龄以前并不是最常见的诗体。在南北朝时期虽然有了绝句,但是一开始连八句的诗都少见,都是长篇的大作。到了谢灵运时八句的诗才多一些,但是四句还是很少见,而且诗五言诗为主流,当时的鲍照开始大力的推广七言的诗。到了唐朝初期,绝句也不是很流行。今天李白流传下来的绝句有100多首,王昌龄留下了七十多首其中大部分诗七言绝句。如果没有李白和王昌龄,七言绝句不会在后期这么流行。
唐诗三百首里杜牧的七言绝句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绝句与律诗的数量差不多,都有200多首,据说杜牧临去世之前曾经焚烧了很多不满意的文章,加上历代散失的诗文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人的作品估计十分之一都不到。
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里》收录了杜牧的9首七言绝句,他们是赠别·其一(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金谷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9首诗几乎每一首中国人都能背上两句,不知道是因为流传的广而被蘅塘退士收录,还是因为被收录所以流传的广。
唐诗三百首里李白和王昌龄的七绝
王昌龄3首,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宫曲(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第一首人人能背诵,第二首就差一点,第三首估计很多人记不起来。
李白的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首不用说了,估计小学生们都能背过。
另外蘅塘退士把李白王昌龄的一些绝句放入了《乐府》的目录里边了,王昌龄的有6首: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长信怨5首(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等5首),李白有清平调3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 。
横塘退士选诗标准
根据上面的计算王昌龄在《唐诗三百首》里有9首,和杜牧的数量相当,李白只有5首,比二人少得多。老街感觉蘅塘退士的选本还是有些问题,好多诗人的优秀诗篇没有被选入,选入的诗未必都是佳作。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竟然没有选入,其中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等都是千古流传如雷贯耳的名句,而入选的《春宫曲》(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好多人都很陌生。
蘅塘退士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估计蘅塘退士还是以儒家知识分子的眼光看问题,收录了不少质量一般的应制诗和宫体诗,而好多在百姓间“脍炙人口之作”却没有入其法眼。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