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的出现或者说古代的城市,和现在的观念划分有很大差别,一定程度上,所谓的“城市”并不是“城市”。小学时耳熟能详的诗《蚕妇》里说到“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宋人张愈的诗,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中出现了“城市”一词,但我们要清楚,古人单字为词,所谓的“城市”只是所谓的城中市,“市”者,买卖是也。所以,以现代人的观念看古代城市-----非农人口,非农产业的聚居区便很不合理,这点是首先要说明的。一定程度上,古代所谓的城市,围于城墙以内即可,所以特地选了唐代长安来谈谈它的建设与特点。
和很多先发展再建城的城市不同,唐代长安是所谓的平地起城,它是在空地上规划设计后建设的,而设计师就是赫赫有名的宇文恺,其建筑师是工部尚书阎立德。根据记载,隋文帝开皇二年,长安城开始修建,到了唐高宗时,最外围的城墙才完全建成。隋代起初长安城叫做“大兴”,唐朝建国后改名长安,后来迁都洛阳,洛阳作为东都,所以长安也叫做“西京”。
从整体来看,长安城是典型的方形城,这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使然。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构成。“宫城”供皇帝及其亲属居住,“皇城”是政府和官员办公的地方。从布局上来看,”宫城”居于正北,取《论语•为政第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宫城”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组成,唐高宗时,新修了东北角的(方形布局外)的大明宫,这点不做考虑。”宫城”城门数量较多,每个城门都是五个门洞,这是等级观念的必然。
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便是“皇城”, “皇城”给人最大的感觉就像是现在的便民行政大厅,和现在将所有行政部门的窗口放在一起不同的是,“皇城”将唐朝所有的行政部门修建在一起,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宗庙等四十多个行政机构统统放在一起,其办公效率便显得十分高效,但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威胁,据说深夜几乎全空无人,这就扯到安保问题了,想必古人应该也有解决之道。和“宫城”相同的是,“皇城”也有自己的城墙,但每个城门的门洞规模只是三个,尊王之道立即就体现出来了。
根据统计,作为皇宫和行政区的“宫城”和“皇城”仅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5% 左右,而长安城规模大概在80平方千米左右,外郭城作为唐代长安城的最大的部分,其特点更是十分明显。首先它是由“坊”和“市”组成的,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市”主要是“东市”和“西市”组成,而每个“市”又分成井田式的方区,夜晚有宵禁。“坊”的数量很多,据统计在108---110左右,根据记载,坊墙严禁开洞设市店,应该也是便于管理的需要。值得考虑的是,长安城建成后有几个坊只是平地,仅仅是被圈在规则区域内,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是有趣。
唐代佛兴,所以长安城很大的特点便是佛教寺庙众多,少数国家级的寺庙甚至占了整个坊,据记载当时寺庙近百座,而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就仅仅十几座而已。同时,唐代的长安是一所“全球化”的都市,各地的客商宗教聚集,其中不乏少有其他的宗教,比如以拜火闻名的“祆教”也在长安建有寺庙。
唐代长安有九条南北方向的大街,十二条东西方向的大街,很多街道的名称我们今天依然在使用,比如朱雀大街。总体而言,长安城这样分割,既工整,又便于管理,考虑了人和环境,任何社会,人和等级的方方面面,布局合理同时使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实在是古代建筑中的典范,所以才会有“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的赞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