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題目,壓力不小。
大部分時候,我知道我是誰,一個普通意義上的知道。
知道我應該怎樣,我會怎樣,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我會為了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斷警醒、修正、完善自己。也有些時候,有一些微小的事件,它們會藏在你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落。在某个時刻突然冒出来,讓你驚醒,發現你還是原來的你,雖然你一直很努力。一邊努力改變,一邊努力逃避,只是一遇見,一不小心沒有躲開⋯⋯
瞧,又來了! 沒有什麼比一個一直很努力學習、修行,願意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做出改變的人在某一刻,看到自己還是老樣子更難過的事了。
這個時候往往很沮喪,很窘迫、很尴尬、毫无防备的,甚至觉得很丢脸。怎麼會這樣,以為自己放下了,過去了⋯⋯
但仔细回味过后,一切回到自己身上,面對發生,很難,但是它又是一次修正的機會。看到自己原來只是沒遇到,透過學習只是了解發生了什麼?我怎麼了?TA怎麼了?告訴自己已經過去了,不要再糾結了,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好像真的好很多。只有再一次遇見,才看到原來自己只是不願面對,不是放下,而是逃避。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面對才是。德思蒙德·圖圖在《寬恕》里說:寬恕不是遺忘,它是無懼地記住傷害。寬恕絕不是要我們用面紗遮住傷口,假裝已經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相反,寬恕是要絕對坦誠地挖出真相,是要讓傷害發聲,說出自己經受的痛苦。
寬恕有時候不是原諒,而且我們可以選擇重建或放下一段關係。當我有新的了解時,我又回到一個新的我,重新審視自己,並且告訴自己,我們每個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选择。我們可以選擇重建或放下,成長就在這一念之間。
我還是我,一個願意及時修正的我。
生命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礼物,而以怎样的品质来生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