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周笔畅以一曲《山坡羊·道情》,深情歌颂了古代文人的志向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气节。
古时的文人在儒家思想的的熏陶下,他们往往都有一番“致君尧舜上,为使风俗淳”的抱负。
但当这种理想在丑恶的现实中碰壁之后,他们便寄情山水或隐居山林。
元代是个极其混乱和黑暗的年代,于读书人而言,他们的地位甚至比娼妓还低。
在面对“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的不平现实,广大知识分子深感前途暗淡心地悲凉。
所以,他们便以道家归返自然、视尘世功名利禄为虚无的思想哲理自宽自慰,以求得精神的解脱和心理的平衡。
就如今天的作者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与青山为伍,与白云相伴。白云随风起,青山依旧在,看天上云卷云舒,是何等惬意的时光漫步。
装着青山白云的旷远情怀,流连于大自然的豪迈气概,哪里还会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自然梦里就不会有紫罗袍和黄金带了。
一间茅屋,遍地鲜花盛开,住在野花环绕之中,花香袭人,如此美景与仙山何异。
作者已然住在仙境,帝王的兴衰成败与我何干,我只愿逍遥自在,享受着这世间的无价宝。在“青山白云花前月下”弹琴、下棋、吟诗、作画。
什么做官,又是什么朝代的民,我只愿在桃花源中,做自由人!
宋方壶本人,他所向往的是青山白云,高逸淡泊的生活。
他欣赏的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的品格。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这样的志向,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有异曲同工之效啊!
贫贱之时,不卑躬屈膝,不丧失气。这个气是气度,气魄,气量,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人生通达之时,不能忘却志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的仁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欧阳修的豁达;而宋方壶的“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则多了一份一志气。
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而真正要做到需要一生的坚守与努力。
宋方壶,名子正,元末明初人。他是今上海市人。
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作者因战乱移居华亭莺湖,在此过着隐居生活,不择地而有其乐,遂以“方壶”为号。
宋子正家产丰厚,生活富裕,在莺窦湖畔独享田野隐居之趣,无心功名,潜心创作散曲。
今幸存其所作小令十三首,套曲五套。他的作品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恨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
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曰:“其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也。”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作者有青山的淡定,白云的从容,崇尚自由的心灵,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才创作出如此美好的作品!
《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元•宋方壶
赏析
这是元代宋方壶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表现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生活的满足感,表达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
曲中抒发了作者淡泊富贵、纵情山水、但求自适的高情逸致,连梦都在拒绝“紫罗袍”“黄金带”,喜爱的只是青山、白云、茅斋、野花,清气逼人,耐人寻味。
全曲风格旷达超迈,襟怀开阔,气度不凡,语言朴实真挚,有一种淡泊之美。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开头三句的意思是,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
相待:相伴。
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
开头以工整的四言对偶句开端,节奏平稳轻快。
“青山”“白云”两个意象,色彩柔和,形象鲜明,激起人们的联想,头脑中立刻浮现出了一片优美的山林风光。
在“青山”“白云”之后,分别缀以“相待”“相爱”,不仅把“青山”与“白云”巧妙地人格化了,两个“相”字连用,更展现了山林风光的魅力和作者在大自然中陶醉之态。
青山与作者互相期待着,白云与作者相互爱恋着,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也都和自己一样,是富有生命、具有感情的,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趣的发现与再现,以及在这美趣背后的寄托与意蕴,都能得以完满的显现。
第三句紧承前一、二句而来,补足其乐于隐居山林之意,酣畅饱满。
“紫罗袍”与“黄金带”指做大官,而在前面衬以“梦不到”三字,作者厌恶官场、弃绝功名富贵的态度便跃然纸上了。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这四句的意思是,只要有一间茅屋,四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在陋巷中过着,一箪饭,一瓢水的生活我也挺愉快。
管甚:管什么,即不管。
陋巷箪瓢:“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四句与前三句比照,结构一样,同样是先写景后抒情,但在意境上又有新的开拓,在节奏上又有新的变换。
前三句抒的是由当前现实所产生的厌恶官场之情,而这四句所抒叹的是对朝代更替和历史人物成败所产生的慨叹。
虽然所处是一陋室,但由前三句可知,一定是在白云缭绕的青山之间,其清幽可以想见,野花在四周烂漫地开放着,充满了生机和野趣。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家兴废谁成败”,就由他去吧。在前面加上了“管甚”二字,表现了作者与世无争的态度。
“陋巷箪瓢亦乐哉”,作者以古代贤人颜回自况,进一步表现了安贫乐道的志趣,说明他的“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并非真正的忘世,而是守道而已。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贫:贫穷。
气不改:骨气不能丢了。
最后的对偶句,斩钉截铁,器宇轩昂,戛然而止,收煞全篇,掷地有声。
这两句将《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儒家经典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将思想的高度和情感的强度有力地向前推进一层,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气节。
从全曲的思想内涵看,最后这两句正是曲眼,乃点睛之笔。
这是一首言志曲。它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