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衣服,买包包,买车子,买房子等等,有时候都会挺纠结的,内心犹犹豫豫,举棋不定,有那种选择困难症的出现。更有极端者会用抛硬币来做最后决定。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做出一个相对好的决定呢?管理学巨擘、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著的《做出好决定》,指出了侵蚀理性的人性陷阱,以理性决策的六个标准步骤、理性决策心法,帮助我们大家做个好决定,来夺回人生的主导权。
1、克服侵蚀理性的人性陷阱
人性陷阱包括:过度自信,惰性,即时满足偏差,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偏差,证实偏差,框定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沉没成本,发现隐藏的模式,熟悉度偏见,有限搜索错误,情感卷入错误,自利性偏差,适应性偏差,后视偏差。
那我们就拿生活中常见的后视偏差来举个简单例子。
比如小王和小明两个人肚子有点饿了,想要去买汉堡来充饥。但是去哪家买两人意见不统一。小王喜欢去近路A店买,小明觉得远路的C店汉堡更好点,但也没太坚持。最后小王小明在A店用20元钱买了2个汉堡,吃完后他们的共同好友小兰发来信息说今天C店在做活动,20元钱可以买4个汉堡。这时小明大叫说早知道多走几步路就好了。旁边的小王心里可是不舒服了。
这里的小明就是表现出了典型的后视偏差,也是平常大众口中的事后诸葛亮。小明在得知事件结果后,错误认为他在事前准确预测了事件结果。
后视偏差会使人自负,削弱人的学习能力,对未来决策的准确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而要减少后视偏差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人考虑使其某一特定事件产生不同结果的其他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小红应届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在家乡当老师,职业比较稳定,有退休金;二是去广告公司做文案,有挑战性,收入高。
这里小红在择业问题上除了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外,还要综合分析收益和风险关系,从长考量。
2、理性决策的六个标准步骤
我们在面临重大、改变命运事件之时,都必须做出理性决策。理性决策的前提需要严谨的逻辑、精细的分析、充分的材料。这三者缺一不可。
而当我们在追求理性决策的过程中会有六个标准步骤:识别和确定问题→确认决策标准→评估标准→制订备选方案→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选择得分最高方案。
这里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小花高考毕业,面临填志愿的问题。小花先把自己的估分情况列出来,再开始罗列大学的标准。首先她要求大学不要太远,年学费不要超过一万,学风在社会上反应良好等方面进行打分,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又查找学校的相关资料进行比对评估,最终小花选择了得分高的学校,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
3、理性决策心法
理性决策心法包括:树立目标,分清主次,适可而止,懂得冒险,直面错误,理解沉没成本,善于听取意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创新精神。
这边我们仍拿比较常见的理解沉没成本来举个例子。比如有时候我们想偷懒,不想做思考,不想做任何决定,任由事态发展,却不知这时候不做决定这个本身也是一种决定,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控时,我们又开始后悔,把精力白白花费在懊恼中了,造成恶性循环。
相反的,我们虽然无法消除后悔,但可以将其最小化,抓住核心问题,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重要决策中去。常问“我为什么不应该改变”,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在问题恶化之前处理掉问题。
总而言之,《做出好决定》告诉了我们理性决策的基本程序,然后针对不同群体个性给出的决策建议,再一针见血指出了人性弱点,最后给出了高效实用的解决方案。
那么通过在学习了解和极致实践练习书中的建议,我们能够快速理性的做出决定,提高决策的水平,把握住幸福生活的节点,掌控人生主导权,从而更有力量控制未来。
-END-
我是头条“心悦和鸣",是一名全职宝妈,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生活的点滴,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并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