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我不想在山上修行了,我想下山还俗。”寒山讷讷的对师傅说。
“为什么?”拾得淡淡的说道。
寒山鼓起勇气:“师傅你看,我现在才二十郎当岁,我还年轻,我不想把大好的青春时光都浪费在敲木鱼和撞钟上,我想下山还俗赚钱娶老婆。”
“挺好啊,你能有自己的想法不错,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很好,师傅支持你。”拾得不动声色的说。
寒山没想到师傅竟然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心下不禁诧异:“师傅,你怎么这么痛快就同意了?”
拾得说:“既然你开口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你内心已经做好了决定,我劝不劝你结果都一样。
就像当年你孤身一人来山上修行,也是听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不是有人鼓动着你来山上当和尚。就算我能留住你的人,也留不住你的心,到头来我们师徒俩都很痛苦,何必呢?
既然你现在又向往俗世生活,那就回到尘世中去,这没什么大不了,你也不必为此而自责。不过,我想问一问,你还俗之后打算做什么?”
寒山说:“师傅,我想做自媒体。”
拾得微微一笑:“不知道你想做哪方面的自媒体呢?是想通过写文章码字达到咪蒙那样的境地呢?还是做网络直播当网红?
还是找几个人拍小视频?还是扛着照相机做个旅游达人?抑或是注册一个小号专门跑到那些大V名人下面留言刷存在感?
哪怕天天被人唾骂也不停的发动态,像当年的凤姐一样通过“博丑”达到吸引流量、进而出名的目的,为以后步凤姐的后尘出走美国做铺垫?!
还是抓住近代国人心理上的屈辱感和疼痛点,找一本中国近代史和抗日战争年鉴,每天从上面扒文章吸引眼球、制造话题、引来网友点赞,然后产生流量带来广告呢?”
寒山说:“师傅啊,怎么你对现代互联网的事情了解的比我还清楚呢?是不是你早就想做自媒体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干脆咱师徒俩一起还俗算了。
咱们开一个自媒体工作室,一起赚大钱。工作室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小和尚下山〉’——您觉得我的创意怎么样?!”
拾得抓了抓脑袋:“假设说,你下山之后创业成功了,赚了很大一笔钱,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寒山说:“肯定是找一个漂亮老婆了。”
“然后呢?”
“然后,我就和她生俩孩子。”
“然后呢?”
“然后我就送孩子去贵族学校,让他们一直念到清华北大,一个去美国哈佛读书,一个去英国剑桥留学。等他们毕业之后就到世界企业500强的公司做高管。
然后我和妻子就到北欧某个国家隐居起来,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里,在壁炉旁的篝火边,腿上盖着毛毯,膝盖上放着一本书,脚边趴着一条金毛犬,坐在摇椅上晃晃悠悠度过幸福的晚年。”
拾得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不反对你的决定,但我试着分析一下你想法的可行性。
第一,根据著名的“擦鞋童理论”,现在的自媒体已经是红海产业。
君不见:上到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的老同志,下到高中刚毕业的的毛头小伙子,中到油腻的中年男女都想跑到自媒体行业来薅一把羊毛。
现在的自媒体行业早已不是前几年野蛮生长时期的蓝海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处在自媒体赚钱能力超强的极少数头部群体,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在传统纸媒里面浸淫多年的老江湖。
他们对自己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自己擅长写什么、自己的受众喜欢看什么,哪些领域坚决不能碰、哪些领域容易出爆点,从什么地方切入、收割什么样的韭菜,以及如何变现,都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
而且他们每个人的文字功底都相当深厚,不光在学校学的是中文专业,而且在传统纸媒工作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练,积累了很多经验。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他们能走到今天,全凭一支生花妙笔和经纶满腹的硬功夫。
现在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产业链,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经纪人,有自己的签约写手,有固定的受众群体。除了一些重大特殊事件之外,他们甚至已经不轻易动笔了。
第二,核心竞争力。
不管你写文章、拍视频还是学网红做直播,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有什么别人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特殊能力?!
如果你写的东西、你拍的视频、你做的网红直播别人都能做,都很容易跟进且容易复制,那你的创业就注定是要失败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所从事的行业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那你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算你能很快做起来,也做不长;就算能在短时期内盈利,之后也会很快陷入跟风者一拥而上、四面楚歌的困境。
就像一个漂亮的流量女明星一样,人气再旺、再怎么好看人们也会审美疲劳。一段时间过后,就会被更年轻更漂亮的网红所取代。”
听到这儿,寒山不禁打了个寒战:“师傅,自媒体的水有这么深?!”
“你以为呢?”
“师傅,我改主意了。”
(茶叔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和音视频的转换,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