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每到一天结束时,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把自己抽离出忙碌的工作以后,来自于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于碰壁多次的努力,来自于个体面对庞大的宇宙时……许多人对“天天很忙,天天瞎忙”很认同,忙碌的时候,精神紧张,没有时间想太多,等到突然停下来时,空虚感会更加浓重,尤其是在忙碌之后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时。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许多人都会寻找“有意义”的生活。我们从社交媒体中接触到的世界似乎暗示了一个可怕的现象:除了我自己,每一个人都过得很精彩。其实,从这些渠道“阅读”他人的生活时,我们就已经陷入了一个不对等的比较心理:将他人得意的几分钟与自己一整天,甚至小半辈子的经历加以对比。比如,看到有人晒自己化妆后的自拍照,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多年来连化妆品都不认识几个的尴尬经历。很显然,这样的对比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许有人说,没有人会无聊到去对比这个。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下意识”。别人晒得自拍,别人晒得奖杯,别人晒得孩子,别人晒得婚礼……或多或少都会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现状,从而产生落差,自卑,甚至迷茫于自己“无意义”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真实的生活却会带来这样的感觉呢?
近几年,“工匠精神”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它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理念。我们也会接触大量的鸡汤语言“一辈子,认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够了”等等。这些概念与当下多数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们每天生活在如此快节奏中,为求速度,为求效益,怎么可能做到所有细节精雕细琢。我们急促的呼吸和缓慢的节奏似乎根本不在同一空间。但我们又向往这样的生活,因此,我们会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节奏,试图去放缓,去改变,但这一切无法与现实的压力抗衡,所以失败的概率往往很大。当我们发现永远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又通过网络了解到他人生活的时候,挫败感会加倍上升。可是,谁又会想到,网络上的生活或许只是记录了他们尝试改变生活的过程呢?至于结果,没有人知道,因为失败的人几乎不会再将相关的内容分享在网络上。所以,我们通过网络看到的别人的生活,更多的是优中选优的结果。
每天都要依赖手机的我们,通过一个屏幕去了解了看似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世界,这个世界有着灼目的色彩,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自卑。但这个世界其实是被过滤无数次的,我更愿意把它看作“完美世界”。碎片的和膨胀的信息涌来时,我们的落差感会随着不同的信息而大速率变化。
我们都是行走在“完美世界”边缘的人,如果这个“完美世界”为你带来更多的是焦虑和不安,请尝试放下与这个世界联系的渠道——手机。放缓步伐,看看楼下小区的树,花园里的花,慢慢去欣赏它们的生长和色彩,而不是掏出手机,拍九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期待获得更多的点赞,然后统一回复“谢谢大家”。这不是对生活的热爱,一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