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量红利已经逐步消退,移动广告“头部渠道”投放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很多企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已通过对渠道ROI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准投放。不过想要实现极致的精准投放,还需要全方位的数据分析以及有效的数据监测。
现在的运营人都知道,项目的效果是最重要的,那现在关心的渠道效果监测都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这些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数量、质量和策略。其中数量和质量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类的工具实现,而策略则需要人的主观经验和不断做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的迭代循环实现动态调整。
用户是从线上线下的哪些渠道转化而来,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如何,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监测流量、转化率和用户行为特征,以形成全周期的渠道ROI分析。有的渠道流量大,但转化小或转化后不活跃,这样的渠道引来的用户价值也不高。有的渠道流量一般,但转化和复购率都很高。企业应该根据这样的分析结果来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渠道效果监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定义用户唯一标识,辨别不同用户的渠道来源
渠道效果监测的第一步是定义用户的唯一标识,简单而言就是从最源头起就给每一个还处于潜在用户状态的用户分配一个唯一ID,这个ID将永久陪伴用户。通过这个ID,企业对使用产品或服务很久的老用户依然能溯源到最初来自哪个渠道。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有效辨别用户或潜在用户的不同渠道来源。
第二步,完善用户的属性、行为、购买信息。
如何让广告实现针对有需求的受众进行精准投放?用户从某个渠道接触到企业,进行第一次交互。在沟通过程中,企业应采用友好的方式主动或被动收集更多用户信息。
在线上渠道,有的用户信息比较容易进行被动获取,如用户地域、浏览路径等,被动无法获取的信息,可以通过类似H5这样的小游戏让用户主动提供。
在线下,用户信息则需要客服人员通过沟通获取。根据用户基础属性、兴趣、使用产品时间、标签喜好等维度,对用户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勾勒出立体饱满的用户画像。
第三步,持续跟踪和挖掘用户的使用行为。
潜在用户转化成了正式付费用户,意味着其开始使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按照互联网思维来看,购买只是企业与用户产生关系的开始,要持续保持对用户的关注。
第四步,根据用户“画像”调整投放渠道。
一方面,融合不同渠道投放优势,升级现有媒体渠道,化“线性单向”投放思维为“立体营销”思维,打通媒体产品链。
另一方面,拓展更多的投放渠道,洞察行业投放动态,通过大数据沉淀,根据收集到的用户信息,不断丰富营销投放的媒体场景,了解高净值用户的特征,再根据用户“画像”寻找更多的对应渠道,补充到自己的投放组合里,实现更全面的投放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