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听葫芦妈聊她和老公吵架的事情时,提到了内在小孩。恰巧最近自己在听的心理学课程中也在讲内在小孩的知识点。什么是内在小孩呢?它指的是很多人虽然长大了,那些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被允许的情绪或伤害的经验,在内心里还存留一个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童稚的小孩。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在小孩就是指自己的潜意识。我在想在我小时候,因为父母两次把我送到千里之外的奶奶家,这种在心理学上的“遗弃”让我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内心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于是在奶奶家的日子里,我每天都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只有我学习好,懂事,不给爷爷奶奶添乱,他们才会喜欢我。否则我就会被嫌弃,而正是这种小心谨慎,让我变得敏感,甚至有点讨好型人格,生怕与别人产生冲突。
当我长大成人后,内在的小孩一直没有被疗愈。所以我一面表面乖巧懂事,其实内心是非常需要爱和包容的。当别人指出我的一点不好,或是给我提一点意见,我内在小孩就特别紧张,我怕我承认了我的不好,那么这些人就不会再爱我了,不会再喜欢我了。小时候那种熟悉的被遗弃感就再次涌来,于是我会极力否认自己没有做的事情,或是受不了别人的指责。那个内在的小孩像一个小刺猬一样,好像随时要进行站斗。
当回到妈妈身边,妈妈敏感而且情绪化,她很挑剔我,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于是我的心里就充斥的比较心,总想让自己做到最好,让妈妈开心和赞赏。在我心里一直有着你好,我就不好的想法。没有父母全然的接纳,我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在小孩,我开始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个人无条件地爱我的,他们的爱是我一定做成了什么,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受到爱。而不是因为我是谁,他们才爱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参加工作,我一直特别努力和要强,在别人眼里就是拼命三娘,我怕自己的工作做不好,领导不喜欢。我怕我工作不好,妈妈拿我和亲戚家的孩子比较。我怕自己没有金钱,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我拼命地工作,一刻也不让自己闲下来。当我停下来时,我怕失去所有的一切,失败在我的眼里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一切都是我内在的小孩没有得到全然的爱,让我在成人后内心空洞,好像多少爱也填不满我的心。可是当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是有能力保护内在的小孩子了。我是可以全然地爱自己的。好像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知道有时候我很脆弱,有很多事情我也无能为力,我也知道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常事,我开始学会接纳生命的无常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我开始通过很多形式去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我会通过书写,大哭一场,告诉自己的内在小孩,不要佯装坚强,你想哭就哭出来吧。我也告诉我自己,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要担心别人不喜欢你,你首先要学会喜欢自己,你就是你,喜欢你的人就是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即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还有你自己呀。好好抱抱这个可怜的小孩,小小的你承受了那么多,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我不再害怕付出爱,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去爱你的朋友,你的伴侣,去与自己的父母和解。他们不会爱,是因为他们也从来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这不能怪他们。只希望这种伤害可以在我这里终止,希望我的女儿带着满满的爱前行。
拥抱我内在的小孩,也许我不完美,也许我不优秀,但是我在努力,我在认真地生活,这些就足够骄傲。累了就歇一歇,想哭就哭一场,敞开心胸去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因为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