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哀愁却又带着温情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人步入暮年的生活。
一切似乎都已定型,夫妻间的感情变得冷漠,日常生活变得单调,每一天都在机械的重复中悄然流逝。
一封意外的来信打破了这份沉寂,信中的消息让他回想起了旧日的同事与挚友——奎妮,她正与病魔抗争。
面对死亡,主人公并不陌生,正是这种经历,促使他决定要做点什么。
在还未完全理清思绪之前,他已经踏上了旅途。
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在这一刻的本能驱使下,促使他做出了人生中重大决定。
他决定徒步穿越英格兰,去看望那位身患重病的老友。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停步,奎妮就能延续生命。
他选择用最艰难、最朴素的方式,去弥补过去的种种遗憾。
哈罗德踏上了旅程。他的装备简单而不合时宜:一件衬衫,一条领带,一件防水外套,一双帆船鞋——这些鞋子虽然舒适、防水、防滑、透气,但它们更适合水上运动而非长途跋涉。
它们几乎成了这本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像堂吉诃德的桑丘、弗罗多的山姆一样,历经磨难却始终忠诚地陪伴着主角走到最后。
他的随身物品还有一副老花眼镜和一个钱包。
他的旅途有两条路。
一条是脚下的路,一条是心灵之路。
沿途,他遇到了壮丽的风景、形形色色的过客、陌生人的故事,这些都与他内心深处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一点点地唤起那些难以释怀、不敢触碰的往事——他与奎妮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他的儿子为何离去?他与妻子之间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怎样的痛苦和隐痛驱使他如此草率又如此坚定地走上了这条看似不可能的旅途?
全书以这段旅程为线索,而这旅程本身宛如一个隐喻,象征着自我发现的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我们一生的缩影。
起初,哈罗德一无所有,但随着旅程的展开,他的旅行渐渐充实,不仅有物质的行装和礼物,还有旅伴、经历和回忆。
他收获了关注、名声和支持,但最终,无论是主动放手还是被动失去,他都必须放下一切,回归起点。
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然后一切再次变得复杂,直至最终失去所有。
每当我们以为已经揭开问题的真相,继续阅读却发现,故事远比想象中更加深邃。
在这段异常艰难的旅途中,往昔的记忆不断被唤醒,经历痛苦与磨练,他逐渐深入自我,追溯至悲剧的源头,明白了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然而,就在他即将抵达终点之时,他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与此同时,哈罗德的妻子莫琳也经历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
她从最初的困惑、担忧、愤怒,逐渐转向自我探索、改变与适应,最终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尽管她并未踏上旅途,但她的内心同样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旅程。
哈罗德的旅程终于走到了尽头。
尽管他未能改变最终的结局,但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如果说这段旅程改变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结果,而是他看待世界的眼光。
他终于能够坦然接受命运赋予的一切,不再被内心的痛苦所困扰,不再让罪恶感摧毁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学会了珍惜他人,学会了接纳和爱护自己。
—
其实哈罗德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故事,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跌宕。
十六岁那年,他被迫离开了家,从被父母遗弃的少年,到后来找到了真爱,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孩子。
然而,命运的巨轮并未一直眷顾他,他失去了孩子,与爱人的关系也变得支离破碎。
但他依然保持着真诚、爱心、尊重和关怀,正是这些品质,驱使他踏上了旅程,做出徒步穿越的疯狂举动。
哈罗德还说,“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当他离开了与莫琳之间感情冰冷的家庭,当他重新审视与儿子戴维的关系,当他离开后,才发现自己曾经多么深爱着他们。
就像他离开后,莫琳才意识到哈罗德曾是多么努力地爱着他们的儿子。
那些日常的矛盾和怨恨,在旅途中逐渐消散。他们意识到,自己太过固执,甚至走得太远。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与所爱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变得疲倦、习以为常,更多时候是在抱怨和索取。
只有当我们感到失去他们的威胁时,我们才会想到要珍惜,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天的相伴。
生活终将回归平淡,但别忘了,生命也终将消逝。那些深情陪伴过我们的人,值得我们用余生好好守护。
哈罗德有幸能以生命最后的行走来拯救爱,但我们可能一生中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就像作者乔伊斯,在失去父亲后,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写下了这个故事。
哈罗德还有机会重新牵起莫琳的手,而作者蕾秋·乔伊斯,却已经永远失去了她的父亲。
以前很喜欢的一句话,“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如果可能,请给予我们的生活和所爱之人更多的久伴和厚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