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诗
长洲褚筠心〔廷璋〕,官侍读学士,赋西域诗八首,序云:“璋备员史局,八载于兹,承修《西域图志》、《同文志》诸书,考索印证,纪圣朝之疆索,阐前代之见闻,编次之余,爰成此什,志天山南北都会城郭之大略,以补史乘所未备,且借以咏歌盛烈,窃附于江汉常武之义云。”
《乌鲁木齐》云:
“额鲁公孙此建瓴¹,天戈万里下风霆。
山围蒲类分西谷²,云护沙陀拱北庭³。
不断角声横月白,无边草色入天青。
辑怀城⁴上舒雄眺,尽把耕畴换牧坰。”
1、地为额鲁特公族噶尔丹多尔济之昂吉。
2、汉蒲类国(今新疆巴里坤县)地治天山西流榆谷。
3、唐为北庭大都护府,北接沙陀突厥地。
4、新建城名(今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伊黎》云:
“人驱风雪兽驱烟,犹见乌孙¹立国年。
海气万重吞丽水²,山容三面负祁连³。
盘雕红寺⁴朝鸣角,散马青原夜控弦。
纪绩穹碑⁵衔落日,英灵班鄂⁶想回旋。”
1、为汉乌孙建廷处,乌孙为行国,逐水草。
2、伊黎河,唐时名伊丽河,亦曰伊黎水。西北流入巴尔喀什淖尔彼中海也。
3、伊黎为计腾格里山,即古祁连山东西南三面分支环抱。
4、有海弩克、固尔札两庙。
5、固尔札庙东建有前后勒铭伊黎碑。
6、定北将军班第、议政大臣鄂容安尽节于此。
《雅尔》云:
“多逻川外夜吹芦,雉堞新城接上腴。
塞月已寒三叶护¹,边风犹动五单于²。
名藩甲卷烟消漠³,健将弓开血洒芜⁴。
不是皇威宣北徼,春光谁遣遍坟垆。”
1、唐三姓叶护地,在北廷西北金山之西。
2、汉呼揭、车犁、乌藉、振闰、郅支五单于地。
3、西北接左哈萨大界,大兵追阿木尔撒纳入其地,哈萨克撒帐数千里因而内附。
4、巴图鲁侍卫奇彻布克敌制胜于此。
《额尔齐斯》云:
“西州直北势凭陵,瀚海迢遥过白登。
钤泽¹风高奔怒马,金山²雪暗下饥鹰。
曾传旧壤开都伯³,仅见降王保策凌⁴。
四部虫沙成底事,好将忠谨化骁腾。”
1、今烘郭图淖尔,译言钤泽。
2、今阿勒坦鄂拉,译言金山。
3、旧为都尔伯特游牧处,四卫拉特之一也。都尔伯特,急读则成都伯。
4、都尔伯特有三策凌者,首先归附,封王爵,今存。
《吹》云:
“梯空劲旅倚孱颜¹,径出盘雕落雁间。
波浪远翻图库²水,风云高护格登山。
千屯³此日开榆塞,十箭⁴当年阻玉关。
碎叶长川⁵流不极,犹悬边月照潺湲。”
1、巴图鲁阿玉锡以二十五人败六千余众于格登山,在吹东境。
2、图斯库尔,急读则成图库,唐碎叶水也。
3、自图斯库尔北岸,傍吹河西北行五百余里,总名曰吹,今为屯种之所。
4、唐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分十部,部授一箭,曰十箭,居碎叶东西境。
5、吹河为唐碎叶川。(楚河,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境内。)
《哈喇沙尔》云:
“风雨犹疑铁骑屯,至今沙戟有遗痕。
焉耆¹镇启龙游远,都护城悬乌垒尊²。
弓挂轮台³飞皎月,剑磨蒲海⁴射晴暾。
戍楼高处分襟带,山水遗经费讨论。”
1、唐设焉耆都会府为四镇之一。
2、西境为汉乌垒城,都护居于此,西域为中。
3、西有地名王古尔,汉轮台地。
4、南有罗卜淖尔,为古蒲昌海,河源(黄河河源,古人误),至此潜行。
《阿尔苏》云:
“天边冰雪郁嵯峨,木素峰¹高朔气多。
壕上射生城落雁,军前飨士帐鸣鼍。
东萦姑墨²千年碛,南走于阗一线河³。
待把方言垂竹笔⁴,阿苏温宿⁵谩承讹。”
1、城北有木数尔岭(腾格尔峰?),多冰雪,回语木数尔,冰也。
2、阿克苏东塔里木河北岸,为古墨国地。
3、和阗河北流至此,入塔里木河。
4、回人用竹笔(削竹蘸墨书写之硬笔类)。
5、阿克苏为古温宿地。(今有温宿县)
《和阗》云:
“毗沙府号古于阗¹,葱岭千盘积翠连。
大乘西来留法显²,重源³东下问张骞。
渔人秋采河边玉⁴,战马春耕陇上田。
今日六城⁵歌舞地,唐家风雨汉家烟。”
1、和阗为古于阗,唐设毗沙都督府,西倚葱岭。
2、《水经注》 :“释法显至于阗,其国有大乘学。 ”
3、《汉书》 :“河有两源,一出于阗。”
4、于阗有绿玉河、黑玉河,即今玉陇哈喇哈什诸河也。
5、六城曰额里齐,曰玉陇哈什,曰哈喇哈什,曰齐尔拉,曰塔克,曰克勒底雅。
八诗风格高搴,音调圆响,洵可传之作也。
〔试注〕
1、褚筠心:褚廷璋(?–1797),字左莪,号筠心。清江苏长洲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事降主事,乞归。为沈德潜弟子,与曹仁虎等结社,以诗名。性鲠直,不阿权势。尝充方略馆纂修,于准噶尔、回部山川风土,最为熟悉。精通等音字母之学。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
2、江汉常武:《江汉》、《常武》,《诗经·大雅》中两首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
3、诗中角标注为梁书原注,排版有改动;似为褚廷璋自注。括号注中注为某人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