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亦师亦友的李老师给我们组建了一个群,这个群专门用来做时间打卡的,而且李老师规定只能用三件事打卡工具。
这个群里的大多数成员因为是孩儿妈,所以大家面临着同样棘手问题就是照顾孩子和职业发展的时间矛盾问题。
比如说我自己,白天上班的时候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基本上一下班到家就是我自己照顾小糖果,直到她沉沉地睡去。
这个时候忙碌了一天的我也基本上只剩下一个小时自己的时间。拖着疲惫的身体,洗漱完,刷刷朋友圈,已经是半夜时分,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第二天上班肯定又要受影响。所以我只能赶紧睡觉,至于做些其他的自我提升已经没有时间了。
当然白天的碎片化时间是我可以利用的一笔财富,但是大家都知道碎片化时间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什么特别有成效的事情,最多是碎片化学习。
尽管各种学习的APP成了我手机里最多的软件。但是说句心里话,这样没有重心的碎片化学习给自己的提升非常有限。
直到李老师跟我好好谈了他建“三件事”打卡群的初衷时,我才懂得时间管理的本质应该是做减法。
试想一个职场妈妈,不用做加法,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要把自己压死了:
起床
挤地铁
上班
健身
下班
碎片化学习
出差
给孩子洗澡
做亲子教育
哄孩子睡觉
孩子生病了照顾孩子
送孩子上课
处理婆媳关系
做家务
……
毫不夸张地讲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但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在这些琐事的洪流中老去了,除了把孩子养大似乎一切都显得这么苍白。
劳碌——这个词让我看到20年后的自己,真心好害怕。
所以用了“三件事”打卡工具后,我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一天三件事,必须是有价值的。
我们的时间管理打卡是有自己的模板的,发一个李老师打卡的格式给大家做参考。
一个人的时间管理的能力,绝不取决于你在一天做了多少事情,关键在你产出了多少价值。一天做完10件低价值的事,都不如完成1件高价值的事。
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懂得,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做减法,最核心是选择哪些事对你来说处于“高价值区”。
比如李老师的打卡是为了自我提升,那么他三件事情中有两件是与他的长期目标挂钩的:看书、写作。
还有一件事整理家务,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其实是李老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键一步。现在有多少男人会把做家务作为自我管理的一件重要事情,这件事情可不是为了做家务而做家务,这是一石三鸟的举动:首先老婆肯定对这样的丈夫满意,孩子肯定会以这样的爸爸为榜样,最后家庭不仅整洁而且幸福。
三件事情打卡还有两个有特色的栏目,待我一一给大家分析:
一是有意识制造小确幸,能明显提升幸福感。
时间管理另一个误区在于过于机械死板,满足了成就感却忽视了幸福感。有意识地制造小确幸能够很好做到平衡。
“小确幸”指那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比如“下班从另一条路回家,即使绕远。”、“去个一直想去但没去过的餐厅”……
李老师因为最近在减肥,所以他希望自己通过节食和运动这两个方法结合使自己尽快瘦下来。一段时间的坚持,他已经可以做到一天只吃一段饭,每天中午跑步。目前已经瘦了10斤了。这是他的小确幸,的确瘦下来明显能够提升他的幸福感。
至少喜欢他的妹子对他的颜值会越来越满意^-^
开始实践后,你就渐渐会发现,写小确幸本身就在提升你对生活细小美的洞察力,去践行它,更能够让你可能乏味的朝九晚五,平添一份乐趣。
二是做前一天的总结。
做总结其实和做计划是对应了,如果我们只有三件事情的计划而没有总结,那么有没有实现,有没有改进就无从而知了。
最好的做计划时间,其实是早上刚床或上班路上,此时大脑还没有被信息超载刷屏,能够有分清轻重缓急。
思考清楚之后,选出最重要(也可以说最有价值)的事,最多三件,记录下来。写这些事有一个最简单的预判方法:只要完成了这些事,今天就可以安稳的睡觉。
第二天早晨做今日计划的时候,顺便花一分钟做一下“前日总结”,对自己一天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做一个打分,然后有一个简短的小结。简单的两个操作,可以成为你每天的“仪式感”。
别小看“三件事打卡”这样一个小的举动,时间管理最怕的就是“失控”,一次崩盘,连锁反应。
每天这样做,能够让你今天无论干了什么,都能够有意识与可控。日复一日的积累,自律自然而然也就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