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母亲经常抱怨她的老年朋友欺负她,但是每次想通过提升母亲的认知来规避同类问题,都会遭到拒绝。母亲只是想抱怨而已,并不想改变现状,反而浪费了我的时间去“培养”母亲。故做此章节摘抄,提醒自己专注自身成长,不要再介入母亲因果。
摘抄一下加深记忆~
第五章:人际交往,轻松相处。、
人总是更信任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没啥好争论的。无论哪个方法,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好。管好自己,不要强迫别人。
有些人完全不接受商量,一定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还会站在“为你好”等道德旗帜下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暂时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这些表面的和谐下实则暗流涌动,这些负面情绪会损害隐忍着的身体。
如果不想白白浪费时间,我们就要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明白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与他人的边界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求同存异。
不要过多介入他人的因果,也不要让他人介入你的心。
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只有做了,回头看时才会知道,这样有用,那样是错的,错了就改,有用就继续,这不就是成长吗。
谁痛苦谁改变,想让他改变,要先让他去承受痛苦的结果。
不要背负他人的人生与命运,特别是你羽翼未丰的时候,凡事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拖下水。
有的人是叫不醒的,你要把成长的权力、历练的机会还给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改变和不改变的自由,都决定自己最终的命运。
很多人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善甚至不正确的,自己又不学习进步,认知非常局限,与他争论,无异于夏虫语冰。
理解他人的局限,是为了放过自己。
别人不改变,你就生闷气,有什么用,你想顺心,就要主动想办法。
穷人对超出认知的东西充满执拗和偏见,习惯于按直觉和情绪去理解事物。
不要用他人的无知来惩罚自己,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要靠自己修行的,不要过多地去介入他人的因果,承担他人应承担的责任,因为那样其实也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降低了对方的抗风险能力。
即使你做得再周全,也一定会有人讨厌你,甚至这份讨厌跟你本人都没有太大关系,对方只是为了发泄自己不好的情绪罢了。
事情发生了,就过去了,时间是不能停留的,而你的烦恼是再风吹过之后,你从反复的回忆中召唤出来的。
召唤什么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选择尽力召唤哪些可以吸取养分的部分,放过那些自我苛责和攻击的部分,选择珍藏温暖和感动,绕过狭隘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