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啦,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背课文时,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写作文时,有一大堆东西可写却不知从何入手;
背单词时,今天记住了明天忘记了;
做数学题时,同样的方法换一个题就不会做了……
而有的孩子,不见得有多用功,但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不仅学得“快”,掌握得“牢”,还能活学活用。
出现上述这些情况的孩子,是笨?还是学习不努力?也许都不是,而是孩子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无论现在哪种学习方法或工具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会对学习产生已经的积极作用,根本目的都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和效率。
而在众多学习工具中,有一种学习工具对于提升学习能力非常有效,也是很多孩子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工具——思维导图。
01 思维导图对孩子有什么用?
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是非常高效的方法,不仅能帮孩子梳理学科的重点、难点,还能查缺补漏,给孩子建立明晰的思维框架。
举个例子,上面这个图很形象,两个大脑里都有思想有内容,但左边是一团乱麻,而右边是清晰可辨。
如何让左边混乱的想法变成右边清晰的思路?这曾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思维训练课最重要的一个目标——visible thinking(可视化思维),让你的思想清晰可见。
但在很多人的眼里,思维导图是成年人工作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其实不然,在美国,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导孩子学习思维导图,借助可视化的呈现,帮助孩子整理、思考学习内容,快速理清思路、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今天推荐9种思维导图,9门学科都可以用的上,方便操作也简单易学,掌握之后,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有大幅进步。思路清晰之后,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02 9种高效学习思维导图
圆圈图(Circle Map),孩子的使用场景是对学科的归类、总结;
气泡图(Bubble Map),使用场景是解释、定义复杂的概念
双泡图(Double-Bubble Map),使用场景是两个事物间的对比;
流程图(Flow Map),使用场景是按照时间或流程演示清楚明晰的路径;
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使用场景是对比、因果关系;
括号图(Brace Map),使用场景是细节内容的解释、延伸;
树型图(Tree Map),使用场景是分类;归纳
桥型图(Bridge Map),使用场景是突出重点同时展示流程。
编程流程图(Flow Chart for Coding ),使用场景是将复杂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环节
用表格表示出来是这样的
下面详细解释9种思维导图的在孩子学习中的具体用法
1 画圆圈
圆圈图由两个圆构成,内部的圆定义了我们要描述的主题,外部的大圆罗列了和主题相关的所有理解和描述。
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用它进行头脑风暴,边想边画:
也可以用来总结抽象的计算:
2 气泡图
气泡图由中心的大圆和四周的小圆组成,由直线连接。中心是被描述的物体,四周则是该事物的各项特征。
这种图的结构很简单,逻辑只走一层,特别适合低龄(一年级以下)孩子用它来多维度思考问题,找出事物的多种特征,锻炼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就像上图,主题泡泡是哈利波特,周围的泡泡代表着哈利波特的性格特征“好奇”“勇敢”“有名”等;适合孩子在表达时,增加孩子对某个人物或者事物理解的深度。
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用得最多的就是气泡图,气泡图简单好学,也方便上手,每个孩子都会画圆圈气泡,这可以作为学习思维导图的起点。
3 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是气泡图的升级版,适合二年级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两个主题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双重气泡图,用来比较两个主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如,可以用来比较苹果和南瓜的异同,它们都有种子,都是圆的,苹果长在树上,南瓜是长在藤上;或比较爬行动物和水生动物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还可以用在数学学习里面比较三棱锥和四方体的一些异同。
4 流程图
流程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可以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等,在大方框中写好每一步的步骤,小方框中是每一步需要的东西,用箭头将大方框连接起来,直到完成这件事情。
孩子可以用它来解释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条件。适合一年级孩子写作时整理思路。可以帮助孩子对故事,进行最精华的复述,你可以一边引导孩子注意导图的时间线索(开始,中间和结尾),一边引导孩子进行故事的复述。
同时,在指导做事情的时候也特别有用,比如让孩子做计划,每天的计划清单都在做什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5 复流程图
复流程图往往适用于复杂的流程或者有多个分支事件出现的情况,也叫因果关系图。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
中心方框代表一个重要的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多个原因,右边是事件导致的结果。适合二年级的孩子,在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个故事之后,对故事进行复盘。
一位妈妈和女儿读完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我要救出贝里奥》后,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卡梅拉多和卡门兵分两路营救小羊的过程画了出来:
6 括号图
括号图由大大小小的括号组成,从对象出发,用括号的形式将整体与局部区分。括号图与气泡图类似,却又不同,括号图指向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而气泡图指向事物内在的各个特征。
括号图适合二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分解一个事物的结构,理解整体和局部的概念。
比如,一个雪人,需要由哪几个部分来组成?这样列出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7 树形图
树结构图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最上方的树根是主题,树枝是相关分类。比如:主题是形状,分类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六边形、正方形,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归类。
也可以用于发音的总结,就像下图:
8 桥形图
桥型图适合二年级及以上的孩子用来做类比,上下两个事物的关系是一样的。比如:smell(闻),下面就是鼻子;hear(听),下面就是耳朵;see(看),下面就是眼睛;walk(走路),下面是脚。
数学也能用的上:
看了这些图是不是很简单呢?其实随着应用场景的不同和思维的逐渐严密,这些图也会变得很复杂。不过画图不是目的,理清思维才是关键,更要关注的是孩子画图时的思考路径。
9 编程流程图
不能完全说是思维导图,但底层思维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处,编程流程图的精髓在于编程思维,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分成可执行的小问题并逐步解决的过程,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梳理逻辑——制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之所以鼓励孩子接触编程,是因为学习编程就是培养编程思维形成的过程。
(编程思维的核心)
这也是CodeMonkey的初衷,希望孩子在使用CodeMonkey中反复锻炼思维逻辑,反复钻研编程知识点,反复思考解决问题,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会比玩游戏更有乐趣,学会独立思考。形成一套强大的思维逻辑。
孩子学习CodeMoneky会更加容易锻炼编程思维,使得学习这件事更加轻松,知识点理解的更快,建议家长也可以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体验,你会发现这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效率、思维提升有神奇的作用,对你的工作、思考也获益匪浅。
以上9种思维训练方式在孩子平时上课就可以用到,一旦到了期中、 期末考试前,这些就成为孩子梳理重难点的第一手资料。在9门学科同样适用。熟练运用这9种方法进行学科和知识点的分类,归纳、总结。那么学习成绩的提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