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心理之间有着微妙的有机统合。心理创伤和焦虑有时会直接体现为生理症状。
这种情况在身边比比皆是:很多人一遇考试就会紧张到肠胃不适,甚至拉肚子。与人激烈争吵,我们可能会气到浑身颤抖不已。长时间工作后,感到腰酸背痛、头昏眼花,除了身体能量损耗,还可能因精神压力过大。
当我们感到无缘无故的疼痛、经常地魂不守舍、压力太大总失眠等,是时候坐下来好好拥抱自己的身心了。
《身心的修复练习》
作者:[英]史蒂夫·海恩斯 著, [英]苏菲·斯坦丁 绘,廖卫一 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这是一本关于创伤、焦虑等疗愈与身体工作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我们通过探索心灵、掌控身体,做大脑的主人。
这本书以图画书的形式,形象地介绍了心理健康问题与生理症状的关系,阅读很轻松。通过具有比喻性和强关联性的插画,可了解到大脑应对危急情况及压力的模式,了解躯体化症状及身心问题的成因。
常见的心理创伤及应激症状:
记忆侵扰(小孩白天受到惊吓,比如被狗追,晚上做噩梦)
过度觉醒(妈妈听说朋友突然中风,大半个月失眠,睡不好觉)
有意回避(我小时候曾失足落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怕到有水的地方)
遭遇创伤事件,比如得知朋友突然qu世,这时我们就像是丢了hun,很难与当下保持连接,甚至走路撞到路灯都不自知。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解离。
疼痛等症状及时警示危险,短时间内有好处,但时间久了就变成困扰。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和修复这些身体症状。
作者史蒂夫从事医疗工作超过25年,对瑜伽、指压、生物动力学与创伤释放运动颇有研究。
他认为,触摸能帮助我们从创伤、焦虑及疼痛中复原,可以是专业的触诊、按摩、推拿,也可是简单的握手、拥抱、挠痒痒等。
简单来说,通过连接身体和当下,让大脑找到安全感,解除“紧急模式”,重建对身心的控制权。
我们可跟随书中图解,学习简单的身体练习,以便摆脱难缠的躯体化症状。这本书介绍了一些解决身心问题的方法:
感知环境:观察确认自己的环境,获取空间安全感
移动身体:保持意识地连接身体,伸腿、搓手等
连接当下:仔细探索身体的感觉,暂停思考或表达
触摸练习:通过挠痒痒等轻微触摸,调整呼吸和心跳频率
身心是一体的,通过不断深入地了解自己,探索身体症状与内心情绪的关联,加强触摸等修复身心的练习,掌握防御机制的开关,唤醒身体本能,帮助我们回归身心的平衡。
回到当下,与身体连接,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