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儿子回来,吃完饭就呆在房间,我知道他肯定不是做作业,偷偷的走过去,看了一眼他正在玩游戏,他看到我来迅速地把界面切换了,在那一刻,我很失望,我的情绪有些不受控制。
应对姿态:指责超理智型
想法: 我当时想他怎么就这样子?只想着玩游戏呢,根本上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样让我感觉到有些讨厌。
感受:生气、讨厌、感觉受欺骗,失望
行为:我大声的呵斥他,质问他是不是不想读书了?不想读书就早点做决定,不要浪费资源,然后一脸冷漠的离开了
结果: 孩子关了平板,直接闭上眼睛,在床上躺着,一动不动
行为:当我走出去之后,我看到孩子还没有行动,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了他的房间,看他躺在那里,我更加生气,于是我就去叫醒他,看到他眼角带着泪,然后我问他到底要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我的控制孩子?
结果:孩子回答说不用,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很累,想休息,躺在床上直接睡觉了
觉知: 我的情绪很不好,我很累,人很难受,胸闷头疼,肌肉紧张,面无表情,眉头是皱着的人,还觉得有些冷
需要:我需要儿子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先学习后玩乐,能够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能够把学习放在首位
期待: 我希望能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孩子不用我操心,能够拥有自我负责任的能力
渴望: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能够自觉自立
自我价值感: 低自我价值感
觉察: 我觉得这是我源于对未来的恐惧,对无法掌控的事件的恐惧,也是自己内心的不自信,我认为儿子应该是先学习后玩乐,是我自己强加于他身上的反应,是控制不住的恐惧。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在我初中升中专的时候,我考的很不理想,妈妈回来,她看我的眼神是轻蔑的,表情是冷漠的。今天的应对姿态就是以往的回放,我看到了那个落泪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选择,我被以前的情景所干扰,让眼前的期待落空。
划界线: 不管写作业还是玩游戏,其实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可以自己去安排,我越界了。
其实我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我可以更平和,也可以更有耐心,还可以用温柔而坚持的方式,希望他能够放下平板去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冷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做了梳理,我的价值感稍微回升了一些,过了一会儿和孩子做了一个对话,同时也给了孩子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