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哇哇落地,到一字一句,从来没有人跟我说,长大意味着别离。
记不太清从哪一刻开始,记不住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许是把它藏进了一沓一沓的日记本里,或许是应激性的遗忘,又或许是成长的代价之一。
即将再次远行,本不想这样伤感,离开不是第一次,却总也学不会习惯。从前,离家不似现在这般难过,现在对于“家”有了更深刻的定义。
食堂八点关门,去晚了便没有了;而在家里,无论起的多晚,家人如何唠叨,电饭锅总是热的。在外面大家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情绪多半自己消化,回了家却多半可以发泄,只是不知发泄的是自己的情绪还是把情绪扔到了家人身上。体制内规章分明,无论做什么都要守规矩逐级;在家里,不用那么的循规蹈矩,大部分可以随心所欲。
沿袭以前的习俗,家里的孩子二十出头大概就要说媒结亲了。前几年,家里有亲戚提过这件事,父母均以学业推脱了。今年不知怎么,我妈似是有些盼望看到我对象了。我跟她讨论了谈恋爱结婚的意义,她后来没有再说。
亲戚家的姐姐来我家拜年,我纳闷她怎么一个人来了,她说她在躲相亲,我秒懂。但是后来还是去了,因为好闲事却也好心的姨一直在那边等着,她也只能去了。外面下着雨,她嫂嫂陪她去的。我原来也想去凑凑热闹,但是感觉不太合适,这个姐姐才比我大半岁,我要是去了,跟个小孩一样尴尬的时候是憋不住笑的。
后来听说了一桩趣事,在我21岁的时候有人想给我说亲,两个老人家,别人的爷爷和我爷爷,我爷爷拒绝得很快。他说别人配不上我。现在想来老头子也可爱得很,虽然家里的长辈很受旧有习俗的影响,但是也充分尊重我的想法。
人民日报说,人跟人的生活节奏都不一样,有人3分钟泡面,有人3小时煲汤,有的人外卖已送达,有的人才刚切好蒜苔和肉,重要的是当你选择了你要的方式,就坚定下去别去胡思乱想。
写至此,别离的伤感已消失大半,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