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圈有人转了情人节要送女票24只YSL口红的招,商学院的学生按照免税价一算,不过6000人民币。Just so so嘛。
直男们则反复质疑:这么多口红,你们要用到什么时候呢?
女人们纷纷给他科普:女人的口红多是拿来看的?谁说口红一定要用完呢?
大家一笑而过。
在千禧年以前,中国人是没有2月14日情人节的概念的。
随着舶来文化的深入和国际化的延伸,西方的节日几乎已经侵占了中国节日的一统地位,只有春节还在苟延残喘。
情人节的渊源有很多说法,往往要追溯到古罗马,甚至基督教产生之前。
最早的有史可查的情人节是在十五世纪早期。
法国年轻的奥尔良大公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被英军俘虏,然后被关在伦敦塔中很多年。
他写给妻子很多首情诗,流传至今。
情人节的庆祝,慢慢在中国演化成一种风尚。
这一天,如果你没有送女朋友花或礼物,那你们的关系可能就岌岌可危了。
情人节成了你的情人劫。
多才的国人们又从字面意思去揣测情人的定义,把太太和情人的节日分开过会让人绞尽脑汁。
所以,段子手说:这一天,城里的宾馆和酒店没有空房。
借助一个节日表达对对方的喜欢,本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但节日作为一种公众认可的仪式,在节日的舞台上,却难免有表演的性质。
现今的节日往往掺进攀比和证明,会显得有些肤浅和强人所难。
而单身狗们,也大可不必一定要在这样一个饭馆宾馆电影院爆满的节日去趟浑水。
更无须特意要在这天给自己定一束超级昂贵的花来点缀。
孩童热爱糖,更多是因为父母的管束和限制,只能吃一颗会让这种渴望变得更为强烈。
就像长期没有恋爱的人,爱情会幻化得更为美妙和令人神往。
每个人的一生会吃很多糖,很多巧克力,但若以此为生,怕是性命堪忧了。
爱情如是。
细数你在青春里的爱人,有没有那些时刻?
不是情人节的某天,你们牵手怕了一座山,过了一条河,在山顶看着云朵唱歌。
也或者,一起去了陌生的城市,迷了路,正好天空飘着雪,他给你一个最深的拥抱。
更或者,吵了架,你在宿舍哭红了眼,他默默出现在你的窗外,拿着一束黄玫瑰。
甜蜜若只限于男女之情,会让你失望。
索性不如在有限的世界,无限地爱。
如果你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将情和爱的定义放大。
它是你无意中遇到的善意的陌生人,是你多年的闺蜜,是你幼小的孩子,或者你白发的母亲。
如果你能健健康康,不用躺在病床上,如果你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支持你的上司和体谅你的下属,那么就开开心心地对他们说:情人节快乐。
如果今天你要去探望卧病在床的朋友,一定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她你爱她。
如果你身边有健在的父母,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我好爱你们。
在上班途中,你看到早春的红色梅朵,水边的白鹭,融融的阳光,美味的早餐,深夜的枕边书,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贯穿身心的惬意和滋润。
这是多么美丽和甜蜜的时刻。
无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在你觉得美妙的时刻,安静地点缀上它独特的仪式,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的意义会不会更深远一些?
适可而止地为生活加点糖,而不是以糖为生,这是我现在持有的生活理念。
比如,单身的没有约会的你可以在今天准备一株带着两个花蕾的花,看它会怎样开放。
他们说,如果花开的时候并拢,你会在今年遇到爱人。
而有了伴侣的你也可以在安静的家里,准备一餐简洁料理,一把素净的紫罗兰,趁着烛光,静静听一首你们初识时候的歌。
如果你有两三个熊孩子,那就抱着他们和你们一起甜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