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认为,影响我们成长过程的,第一个是我们的家庭,第二个是社区,第三个是学校,第四个才是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养成的影响有关键性作用,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中长大,就会有怎样的人格发展。在《一个人的朝圣》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哈罗德的性格养成受制于他的原生家庭,而哈罗德儿子戴维的自杀悲剧,又受制于主人公给儿子营造的原生家庭,一个悲剧的循环。
1.童年哈罗德缺失幸福
哈罗德的父亲从战场回来就成了酒鬼,日渐消沉。哈罗德还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时候,也曾有过触摸父亲的愿望,也想尝尝被一个大人双臂环绕的感觉,也曾犹豫问爸爸自己出生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爸爸将手伸向杯子时,那手总是颤抖着的。
可是他的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
“那孩子又盯着我!”父亲粗暴地打断了他对愿望的想象。
“去去,小家伙,到外面玩去!”母亲拍开他的小手,仿佛挥一只苍蝇,把他赶开。
然而,即便是这样并不温暖的完整家庭生活,也没能持续很长时间。
不久,哈罗德的母亲收拾包袱一走了之。之后母亲曾写过一封错字连篇的解释信回来,说自己不是做母亲的料,然后再没回来。
母亲走后,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摊在厨房的椅子上等母亲回来。邻居看不过去,给他们送过饭菜,再后来,父亲带回一个又一个的阿姨,从没过问过儿子有什么感受。
哈罗德的童年生活是没有温暖的。不被重视,甚至遭人嫌弃,没人关心,几乎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父亲的脸永远乌云密布,母亲更是早早的就弃他而去。
所以,从情感上来说,哈罗德是一个人长大的。在他的成长经历里,父母都在,但父母都属于缺位的状态。
2.成年哈罗德的性格缺陷
童年缺乏家庭温暖,让成年的哈罗德变成了一个孤独,胆小,不善沟通,逃避一切的人。
因为孤独,在酿酒厂工作了一辈子,除了奎妮,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甚至没有一个爱好。
因为胆小,面对老板的诘难从来不敢出言顶撞,也从来不敢为自己争取什么。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没有承认的勇气。甚至没有勇气说“对不起”和“谢谢”。
因为不善沟通,几乎就不沟通。不和朋友沟通,不和老板沟通,不和妻子沟通,不和儿子沟通。
一切他都表现出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眼睁睁的看着事情向越来越糟的方向发展。
他逃避,逃避一切他害怕的东西。
儿子不想上学,向他求助,他本该主动安慰,引导,给予其勇气的时候,他却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只是逃避,躲进车里开车上班去了。
儿子落水的时候,他本该奋不顾身的冲到海里营救,但他因为害怕用光所有的借口,最终还是没法把孩子救回来,选择停下来系鞋带逃避事实。所幸救生员把儿子救回来了。
儿子考上牛津大学,他本来想将儿子揽入怀里,紧紧的拥抱一下。却在看到儿子那张深不可测的脸之后选择了逃避,只说了一句听不出情绪的话“老天!太好了,老天!”
儿子自杀之后,他曾经想过要带妻子莫琳出去旅游一下,走出悲伤。可看到莫琳冷漠的脸,他还是选择了逃避。他想,莫琳是不会去的。在还没有尝试之前,他就退缩了。
……
3.戴维的性格缺陷
戴维本应该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生活。但因为父亲哈罗德在大多数事情上采取逃避的态度,所以对戴维来说,父亲这个角色在他的童年生活里也几乎是缺位的。
父亲这个角色在他的生活里是个陌生人。这个陌生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但从小到大几乎都不关心他的内心感受(虽然哈罗得其实很想关心,但是因为他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戴维感受不到)。
从戴维的角度来看,父亲并不关心他。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陪伴他的都是母亲。
受到耻辱的时候,母亲和她一起感到耻辱。高兴的时候,母亲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哪怕是在他考上牛津大学的时候,父亲也只是尴尬的祝贺了一下。
到后来,戴维牛津大学毕业之后,啃老,无所事事,吸毒,喝酒,自残……他拿自己的身体冒险,这一切,仿佛都是为了反抗父亲的平凡。
可即便戴维这样伤害自己,刺激哈罗德,哈罗德还是那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他虽暗自忧郁,痛心,却从来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他只是把戴维喝过的酒瓶子默默收起来,只是在戴维自残晕倒的前一刻默默把他扶到床上。他甚至都没有多说过一句话。
如果不是戴维自杀了,哈罗德也许永远不会爆发吧。
4.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养成有多大影响
人们常说,看一个孩子的性格大致能推断出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贫富差距,更多的是一种家庭氛围。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变得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责;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感激;在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自爱……
一个被爱包围长大的孩子,知道怎样去爱,一个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样去付出爱。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在那个家庭里,哈罗德没有感受到爱。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不幸的是,原生家庭对哈罗德的潜移默化,让哈罗德把新生家庭变成了另一个原生家庭。不知觉间,他把儿子戴维放在了他童年同样的位置。
但他们父子俩对原生家庭的态度是不同的。哈罗德选择默默忍受,而戴维选择挣扎反抗。两种态度都无可指责,但当两种态度撞在一起,就酿成了最终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