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所有选择的总和。-阿尔贝•加缪
正确的决策不一定是优质决策;选择不一定比努力重要,只有优质的决策才会比努力更重要。当我们自己做决策时,我们总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做出的决策可能并不好。其实,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天生就会自然而然做出好的决策,尤其是我们在特别复杂的情况,后果会更不确定。
足够好,不见得是最好的决策。人类有很多偏见和特殊习惯导致我们的决策与优质相差甚远。举些例子:我依赖别人的主张,不考虑替代方案,忽略不确定性,过于简单化,匆忙下结论,寻找确认性证据来支持我们的立场,对非确认性证据视而不见,混淆达成一致与实现优质决策的概念等等。很多情况下,我们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并不能真正影响决策质量的事情上。我们毫无系统性,不耐烦地草率行动,然后带着一种后知后觉的偏见,为自己的决策找各种理由,让自己确信这些决策是好的,但这些不过是你自己的错觉罢了。
足够好与最好决策之间真是千差万别。事实上,当决策者被告之有差异或有差距时,很多人会非常惊讶,但更多的人会是气愤:
决策者:你是在告诉我,我做的决策不好吗?
建议者:哦,是的。你跟其他人一样,会认为自己做出了好的决策,但其实,你离可能做出的最好决策还差的很远。
决策者:证明给我看!
事实上,证据是存在的。很多企业在做出最好的决策后取得的价值是足够好决策后取得价值的两倍。更为重要的是,优质决策所产生的成本与其创造的价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优质决策是因为其拥有更优质的决策框架。优质决策包括六个要素以及实现优质决策的必经过程。我们如今的一切都过去决策的结果,决策一直在塑造我们生活和未来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一切是由过去决策的结果,而今天的决策又影响未来的一切。所以,一开始做对,一开始就优质的意义便深远了。所以,如何做好决策就成为我们人生中的首要大事。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在干中学或向其它人的案例中学习,不是不可以?可以是可以,只是这个过程漫长的试错过程,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即便我们可以从他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但也无法从中获得专业的优质决策技能。
优质决策的六个要素符合公众常识,且可以习得。许多优质决策工具和方法都是非常简单实用,可以直接拿来就用。具备优质决策技能的领导者,在面对复杂且重大的抉择时,用优质决策工具中的先进分析工具和便利化条件支持员工。
决策与结果,有关系,但不一定是必然关系。好的决策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的结果,但坏的决策一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尤其,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时,我们必须从做出决策的那一刻便要判断出决策的质量,而不是等到结果出来再判断其质量。原因在于,我们可以控制决策,却无法控制结果。因此,我们只能竭尽全力的做出最好的决策。事后诸葛亮是评论者的特权,而决策者不是,也不能是。
透过优质决策框架,我们可以更好的做出优质决策:我们必须根据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分析并选择在我们所处的决策情境下,最有可能实现最大价值的选项。当然,选择最好的选项并不一定保证产出好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要在未来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能看出个所以然,而且这些并不能判定决策质量是好是坏。决策质量不能用结果来判断其好坏,而是在做出决策的那一刻判断其好坏。所以,决策和结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因为每个选择都有各种不确定性。而优质决策可以增强我们反脆弱的能力,让我们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或者说获取最大的益。因为,更多的不确定性,决策与结果更不能划等号了。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可能做出优质的决策,却等来了一个坏的结果。好的决策非常有可能因为执行不力而误入歧途,反之亦然-低质量的决策也可能因为超凡的执行或运气而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正如斯坦福大学教授朗•霍华德所说:“好的决策不会变坏,坏的决策也不会变好。”
我们不能绝对的讲:好的决策一定产生好的结果!即使我们非常清楚:“在比赛中并不一定总是快的赢,胜利也不一定总是属于强者,但你还是赌他们赢。”原因在于:优质决策虽然并不保证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但提高了我们得到好的结果的概率。而且要想得到好的结果或最大化地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最佳途径就是做出好的决策并严格执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要明白好的决策和好的结果之间的区别是改善决策的第一步。作为决策者,我们无法控制结果,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使用优质决策框架可以最大化的做出优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