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是唐十七代皇帝,再位十三年,他再位期间深恨太监,每每提起太监都想要除之后快,“甘露之变”就是文宗的臣子,李训,郑注为文宗谋化的除去宦官仇士良等的一计谋。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事情经过发展突变,文宗却怂的一塌糊涂。
唐文宗继位。是太监王守澄拥立他做的皇上,文宗继位后深恨太监杀了宪宗,敬宗两位皇帝,他们还在宫中为所欲为,太监的势力太大了,王守澄更是不可一世,专横跋扈,根本不把文宗看在眼里。
太和五年(831年),文宗看中一个叫宋申锡的,一起图谋对付宦官,结果被王守澄破坏,文宗在出事后,不是保护自己人,反而中了宦官王守澄的离间计,要杀宋申锡。
后宰相牛僧儒说情,宋申锡被贬开州当司马,不久死了。宋申锡一死,宦官觉得文宗懦弱好蒙蔽,更加猖狂,史学家形容当时的文宗就是宫中的“囚犯”。
文宗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除掉太监,这时候他身边的李训,郑注都是靠宦官升官的,却被文宗说动,担当起除掉朝中恶毒宦官的重任。
王守澄就是要被除掉的人,李训设计升仇士良分王守澄的权利,王守澄势弱被强迫服毒而死,王守澄被除,李训,郑注一帮人士气高涨,于是李训又密谋除仇士良,这个密谋就是“甘露之变。”
把仇士良骗出含元殿外面,让守含元殿的金吾左仗队大将军韩约,把他关在门外杀掉,于是在大和九年(835年),李训,郑注按计划行事,一切都很顺利。
仇士良被骗出含元殿看甘露,因为平时将士们很怕宦官,行事时害怕,被仇士良发现端倪,拼命跑回含元殿,招呼太监抢文宗就跑。
文宗此时贪生怕死,没了一点天子威仪,任由宦官抬着跑,怂的一塌糊涂,结果宦官大胜,李训,郑注白白丟掉性命,朝臣也被杀的空了半边,宦官的力量就大了,文宗的日子更难过了,只能说文宗太怂了,危机发生时没有一点勇气解决问题,落得此境地,都是人太怂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