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挺好》的热播,让原生家庭这个原本只是影响个体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作用被无限放大。
网友都变成了福尔摩斯,从苏家几个孩子的种种行为追根溯源到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抚养方式,并乐此不疲地反复印证二者之间的联系。
比如苏明哲被捧着长大,所以好面子,不能接受挫折;苏明成被宠着长大,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冲动又幼稚。这种推论听起来倒也合情合理。
但唯心论告诉我们,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也只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也不知道这两位被原生家庭深度影响以至于各有致命伤的男性何德何能,居然都娶到了三观超正、贤惠明理、自立自强的顾家贤妻。
像吴非、朱丽这样受过良好家教、高等教育的美女,当初身边肯定不乏追求者,却独独于众多追求者中选上这两个讨厌鬼,这哪里是眼拙,分明就是眼盲。
为了证明两位知书达理的女性不是瞎子,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明哲、明成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明哲品性儒雅,刻苦努力;明成爱妻顾家,知错能改。
人,都是立体的。如果全是缺点,那就是纸片人。
同理,说起原生家庭时,请别把现在所有的不幸和缺点都归属于当初的某些阴影。如果原生家庭意味着人生的开局就是结局,那我们所有人后天的成长和学习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每个个体的成长史都是一部变化史,每个个体本身也是复杂的多面体。
就说苏家,虽然明哲、明成有些方面让人反感,但比他们生存条件更恶劣的明玉不也逆袭成大家都羡慕的样子吗?
原生家庭确有影响,但远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片面。当你跨不过去时,它是你背负的一块巨石;但当你努力攀越过它,站立于它之上,它就变成了一块垫脚石,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02
记得在知乎上看过一位心理医生的回答,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习惯于把问题归结为原生家庭问题。
比如有位年轻人,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但都做得不长。最后干脆就宅在家里不出门,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父母多次劝说无效,只好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年轻人看到心理医生,开口就说我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小时候父亲对我管得很严,很多事不让我自己做决定。后来参加工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结果越做越不对,就只能不工作了。
年轻人的父亲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说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就是不思进取,不肯吃苦,不愿意从小事做起……
心理医生不禁感慨,很多问题的归结其实与个体本身有关。有人认为全是别人的问题,有人却愿意从自身反省。有人对过往念念不忘,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人痛苦接纳后,还是选择了出发。
是的,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就像樊胜美和苏明玉。但人还可以掌控出身之外的很多东西,就像苏明玉和樊胜美。
网易公开课中有门播放次数最多的课程,是哈佛的《幸福公开课》。
里面讲过一个例子,说美国科学家曾跟踪研究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父亲长年酗酒、性格暴躁,经常殴打妻子和孩子。他们在这样的家庭艰难地长大。
30年后,科学家追踪到兄弟二人的现状生活,但结果却完全出人意料。
哥哥如当年的父亲一样,酗酒、暴躁,殴打妻子和孩子。当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时,他反问,那我能怎么样?我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里,我从小看到我父亲那样,我怎么能不跟他一样?
弟弟却与当年的父亲完全相反,事业上进、家庭幸福,关爱妻子和孩子。当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时,他反问,那我能怎么样?我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里,我从小看到我父亲那样,我怎么能跟他一样?
你怨,或者不怨,原生家庭就在那里,不会改变。当你把它只是当成一个客观的存在,你依旧可以选择,被它束缚,或是挣脱它。
03
我有个表妹,父母在她上小学时离婚了。而今她已结婚生子,却还是无所事事,每日里除了吃喝,什么也不肯做。
每有亲戚劝她,她便说是当初父母离婚影响了她的学习,学习不好自然就没考上好大学,没有好学历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工作收入就只能在家闲着吃喝……一句话,是父母耽误了她,是家庭亏欠了她。
我们暂且不讨论父母离婚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单说这件事早已过去了二十几年,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痛苦的良药,但她却将人生固执地停滞在小学的那个瞬间,止步不肯向前。
我承认,成长家庭的很多事都会对我们的童年造成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影响。我们不能控制这些影响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些影响的走向。
还是父母离婚的故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被誉为超越弗洛伊德的理性行为疗法之父,从事心理治疗工作长达六十多年。
而他最初走上心理学之路也源于父母的离异。他的父亲经商,常常忙碌得无暇顾及他;他的母亲又常常自说自话,并不聆听他的想法。
在这样原本就不和谐,后来还关系破裂的家庭里成长,埃利斯得到的关怀少得可怜。但这反而激发了他对人心理活动的研究兴趣,从此找到了人生事业的方向。
如果我们一直对过往的伤害念念不忘,并通过不断重复性地记忆来使其恐怖化,那么今后的每一步生活都是在负重前行;如果我们只是将过往当成一面镜子,提醒我们那些今后不想重蹈的覆辙,那今后的每一步改变都将是对人生态度的修正,对美好生活的靠近。
04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来到世间的我们,都是被选择而不得不来。
如果有幸遇到好的,那就学会感恩;不幸遇到不好的,那就学会坚强。就像电视剧《知否》里的盛明兰,不也在不幸的开篇下,续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记得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摆脱那些不好,再去遇见一些美好,直到找到真正的自己。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