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三天工作四天休息,因为有了多彩的假期,所以这周感觉特别丰富,时间也觉得过了慢了。本周的检视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两部分。
第一部分,周一至周三的工作日,这三天的生活比较规律。
1、早起。五点半前醒来,然后依次在三个群里打卡,接着做一次冥想后起床。由于前一天晚上已经规划了第二天的青蛙,所以起床后就目标明确开始吃青蛙。
2、要事优先。以前我晨起后的时间都用在了非工作事件上,后来我认识到这是有局限的,于是早起后也开始做重要的工作事件。比如我把本周要完成的总结和会议各项准备列入青蛙,周一早晨早早起床,利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先完成了总结的初稿,到了单位直接拿给领导看。在他修改的过程中,我又依次把其他的各项小事逐一落实,等领导叫我去取初稿修改补充的时候又交上了其他的任务。虽然任务并不急迫要求也不高,但如果总是拖着不做或者等领导催了才做,我想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最重要的是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没有成就感。通过这次尝试,我体会到,要事优先要涉及到各个方面。
3、每天听叶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并尝试画思维导图。我认为这是促使我重新学习的一个手段。时间管理100讲,听了大概有三四次了,但每次听都有新的收获。这次重拾100讲,也刻意练习一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代表了一个人的思路,画的不清楚别人看不懂,我想可能是我没有真正理解每一讲的重要精髓吧。
4、 陪孩子用番茄钟写作业。拖拉磨蹭是小学生作业的一大问题,我家也不例外。我现在用番茄钟来提高他的专注,用番茄数量来计算他所用的时间,对每天所用的番茄个数和使用情况有了简单的记录。通过这两周使用番茄完成作业的情况,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完成基本是3个番茄,但是准确率不高,返工率太高,导致后期修改讲解的时间超过了做的时间。记录问题才能发现问题,通过记录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第二部分,周四到周日的休息时间,给身体放了一个短暂的假,然后很快步入正规。
1、 放纵的反思。假期前两天,没有了上班、上学的压力,不用卡着点做好饭,于是睡了两天的懒觉,都是6:30才起床。最不应该的是醒后花了很多时间在躺床刷,发现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关注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由于晚起和躺床刷占用了早起做要事的宝贵时间,本来该早晨完成的事情还没有做,现在该做的事情又惦记着早晨的事情没有做,心里有一种无法抗拒的自责,真的是晚起毁一天。
2、假期的放松。春寒料峭的清明,和儿子同学一家去爬伏羲山大峡谷。景色美丽,山风冻人,三个小伙伴有爱的同行,一水一草一景都是有温度的陪伴!
3、精神的丰富。假期继续看《围城》,马上收尾。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浮生六世》。看了三部电影,《南极之恋》讲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两个人艰苦的求生过程,突然想到之前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鲁滨逊漂流记》,在绝境中无论是动物的陪伴还是人的陪伴,都是支撑对方活下去的力量。再一次感受到信念和陪伴对于人绝处逢生的力量。《头号玩家》的评分很高,从闺蜜和孩子的反映上看应该是个好电影,不过我看不懂,没有兴趣就睡着了。《捉妖记2》没有意思,但比起《头号玩家》能看懂,跳着看完,国产片质量不高。
4、 物质的满足。几年前就听说南方在清明时节吃青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惦记了好久。前几天妈妈说在超市看到有卖,太贵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于是决定网购几盒,经过比较果断下单。昨天收到后我尝了尝确实味道不错,便及时给父母送去,妈妈很喜欢。
新的一周马上开始了,下一周继续早睡早起,开始减重,继续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