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拙劣的服务和粗暴的侍应这种情况时,你首先必须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否则最好免开尊口。第二条原则是直接面对那个说话能算数的人。其次,用若隐若现的威胁做武器,让对方不得不妥协。
❤️如果最亲密的人冒犯了你,此时的最佳方案是选择与他的反应刚刚相反的方式,这样能迫使他从你的立场看问题。再者,行动胜于语言,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做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
❤️当你要和男女朋友、家人吵架时,要记住,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少发怒的人是聪明人。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发自内心的佩服。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境界。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富有启发。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在一次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不文明的表现。易怒之人,应像林则徐那样,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要“制怒”,首先要陶冶性情,不断提高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
❤️人生的漫漫长路,风云变幻,难免危机四伏,为保全自己,打击对手,即使再愤怒,还是要做做样子,装装糊涂,麻痹对手,伺机而动才能咸鱼翻身。当忍则忍。不要为了一时的怒气,而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不考虑后果,甚至忘记自己是谁!留得青山在,才有东山再起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