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听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我想说,其实,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只是在当时如鸡血一般让自己有了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可是,过后药效就没用了。所以,反思和行动很有必要。这次武汉行留给我的思考是:
其实,在没有加入007的时候,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边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我并不奢望真的面朝大海,我其实只是单纯的想在乡间有自己的一栋房子和车子,自己可以每天在家办公,时间自由、空气清新。后来工作了,发现离这个梦越来越远了,曾经一个男生追我说我们可以在乡下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我却退缩了,想着我是宁愿在城里哭也不愿在村里笑的女孩。从我研究生毕业那一刻起,我便很踏实的以为**银行会是我一辈子的铁饭碗,誓死效忠的那种。
可是,走着走着,发现这个时代变了、世界变了,我也变了。我变的不再安分守已的死扛这份工作了,我变的不再有刚进入公司的那种激情澎湃了,我变的对待重复工作的厌倦,尤其是知道这份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和机械、以及办公室政治斗争的责任之争、还有各种唯妙唯俏的同事感情带给我的未来也是迷茫而充满不安感。尤其是在某一次开部室经理会议的时候,我坐在旁边做会议纪要。有那么一瞬间走神了,看了看各部室经理及以上头衔的领导时,猛然发现他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系户。这个发现突然让我很兴奋也同时让我很悲凉。兴奋的是,我似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看到他们脸上都写着“我是关系户”的字样;悲凉的是,我一个无关系的行政人员在这里鱼龙混杂的度过了四年多的青春。
后来辗转反侧很久了,辞了工作,一个人去了趟泰国,开始反思,发现找到的公司也都是千篇一律的银行风险或者行政岗位。不想回到原来的样子。无意中去参加了一家国内保险公司的面试,然后接下来接到好多保险公司的面试电话。那个时候的自己根本也没有考虑要从事保险行业。
在一次羽毛球比赛的时候,偶尔与远在香港的师妹住在一间宾馆,聊了整整一晚,然后她开始说起她共事的公司香港友邦,然后开始话保险,从国外到国内、从行业到公司、从公司到个人,那次之后我开始着手了解保险这个行业了。也是从那次开始,我不再排斥和讨厌保险了。也开始了解到保险在中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么多的问题才会使得他的发展如日中天,同时也在国民的诟病中慢慢成长。第一次有了一种圣神的使命感,,也觉得这个行业的的前途无法估量。而这个行业最后会发展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我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于是开始搜寻我想要的那种公司,去了很多家的保险公司培训,最终选择了我现在任职的这一家,最终是基于这几点的不同:
第一,很多保险公司忽视了前期对新员工的培训,基本就是上号了就可以卖产品了。个人不赞同,因为中国这个大环境跟国外有区别,指望一个人在短短的两三天培训就可以销售出一件产品,那这个人只可能从熟人开始。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我在职的这家公司,却是正儿八经的培训21天,在这个浮躁和快节奏的大环境下,很少有公司会这么坚持并且认真的去做培训这件事。
第二,开始从事保险行业,很多公司会首先培训产品,把产品当作利箭去打包向客户推销,而忽视了客户本身的感受。我也曾经参加了其他保险公司为期两周的培训,可是我仍然在面对客户时,还是无法进入到保险话题。而我们公司在培训的21天内,几乎都不培训产品,而是NBS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流程培训。在跟客户沟通时,是以一个家庭财务医生的角度去分析家庭保障,有专门的FNA财务系统对家庭抗风险能力进行测评。第一次见面都不会跟客户推销保险。这样才是专业的寿险规划师和家庭财务安全规划师应该要做的工作。
但是,纵使自己做了很多的准备,可是却仍然遇到了父母亲戚的强烈反对,我甚至花了一周的时间专门给他们做功课,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听。然后我还是坚持我的选择,开始投身了我的工作,新工作的开始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回家,每周已完成3单为标准去要求自己。后来,第三个月,我爸意外手指隔断住院了,才开始接受保险,也才认为保险是有用的。
但是还是遇到了很多的拒绝,包括好朋友的拒绝、亲戚的拒绝和陌生人的拒绝,这凡此种种的过程,中间也会有所摇摆,可是,每每摇摆时就会想到支持我的那些朋友也是我的客户们,我要给他们最好的保障我也要给他们最好的服务,想到这里,我就会像打了鸡血的一样。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要一个个的像打怪兽升级一样来克服。
首先,如何面对的别人的拒绝?刚开始解读别人的拒绝会不自觉的上升到对自己的否定,觉得一定是自己的人品、这个人跟我关系这么好都拒绝我,是不是对我哪里不满意,后来明白了,这种拒绝只需要单纯的理解成成没有成交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去猜测那些捕风捉影的似是而非的感觉让自己难受。再者,如果真的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当面就问清楚,比如说,是因为我讲的不专业才拒绝,还是有更好的建议给到我,可以找不成交的原因,也可以当面问清楚,但是拜托,不要把这种问题都放大到自己身上。
其次,就是对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太多太深的误解,以至于每每别人开始谈起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内心都会有那么一点深深的不安,怕别人对这个行业的诟病,更怕自己一个激动开始口若悬河的说教。其实很多很多的人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因为我想做哪个不一样的人。现在呀,觉得每一个行业都有阴阳面,我不能让所有的人众口一词,所以,有时候默默的听完别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想到一个词“知识盲区”,对,就是知识盲区,很多人对保险的偏见源于不了解却认为自己很了解,这就是知识盲区。
最后,自己的心病就是明明就很想说出来的话,却总会踟蹰犹豫。开始预设立场,在自己的心理无数次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客户,其实,如果做到坦白和坦荡荡就可以,不要在你的心理埋下你强加给客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