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杭州回来的高铁上,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我突然明白了《大话西游》至尊宝在城头对孙悟空的背影说的那句话“那个人好像一条狗”!那一刻我观照自己,眼睛竟然模糊了。
刚刚师范毕业的我,满眼光芒,意气风发。决心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全部奉献给我未来要面对的孩子们。当了班主任,几乎忘记了其他,那时跟学生同吃同睡同游戏。纯粹而干净!可现实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被遗忘、被冷漠、被攻击让我不断地从新看待自己,我错了吗?现在想来,只是对未知的恐惧罢了!缺乏知识、素养、技术的一腔热血和固执自负的性格,加上父母家庭的嘱咐、人群环境的不断影响、自身魔性的欲望和虚荣心,让我慢慢的丢盔卸甲,不再写作、丢掉了书籍、放下了星火、远离了学生的内心;开始喝酒、打牌、玩游戏,渐渐的也就迷迷糊糊乐在其中了。
后来办了学校,靠着能吃苦和有胆量这两点竟一路走了过来。但纯粹而干净好像一直没有回来。这种随性、随心的生活也依然伴随着我,看上去好像很爽、很自由、很愉悦。可当我静下来的时候,我总在想这是我想要的吗?这是真正的自由吗?真的愉悦吗?其实不然,这只是暂时的舒服,是经不起时间考问的自由和快乐。所以,每次玩耍、应酬之后都更加的焦虑、空虚、身心难受!更可悲的是有一种被绑架着去重复无聊的感觉,而又无力反抗。因为绑架你的是你周围很多人的和你一样的欲望、焦虑、虚假、庸俗形成的合力,你根本无力对抗。面对这样的合力,你只能无奈的接受,且只能跟随这一合力的步伐慢慢被遗忘,最终和形成这一合力的所有人一起消失不见。这分明是被捆绑着的,哪里来的自由?哪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你只是个陪衬、配角,不会有人记得你,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虚无和痛苦。而且这虚无和痛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只是年轻时不曾体会罢了,这里的年轻可以理解为“没有觉醒”,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发现生命的有限”。当我凝视自己,我该如何改变这一切呢?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花天酒地,好不快乐!可当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老猴的离世,他突然意识到了“死亡”的存在,自己也将会面对同样的结局,此刻猴子领悟到了虚无,他开始凝视和反思这一切。这时他才有了“时间”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时间是从你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开始的。那一刻美猴王变成了孙悟空,他开始去成为他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时刻!从那一刻起我也开始成为我自己,你也开始成为刘悟空、桑悟空、李悟空······
悟空开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之路,在经历了很多的磨砺和挫折之后大彻大悟,自觉的带上了“金箍”,奔向“灵山”,最终成佛。我也从《犟龟》开始,踏上了我的灵山之行。只是时间有点晚,底子较薄弱而已,其他的都刚刚好。
我开始读书——之后的日子里我买了很多书(至少80本):教育类的、心理学类的、哲学类的、文学类的、童书类的······到目前为止我读了正面管教系列,教育的目的、静悄悄的革命、苏霍、56号教室、故事的形成、人格童话、论语今读等近20本书,收获很大,但困难也很多,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书,有时候一天肯读不了一个章节,就是硬读完了也是一知半解,一本书读完有时候要一个月还多,但当你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不懂已然明白了,再读同类书籍,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我也开始外出求学——全人之美、濮阳双语、封丘建勋、五福家庭、西安知无知、谷里书院。一边马不停蹄,一边见空静读。身体的疲倦和求知的自觉让我理解了很多读书时不理解的内容,也让我把理解的知识再关照当下的生活,竟然通透起来。也让我明白了《大话西游》里那个像狗一样的孙悟空。那是一种觉醒,是日拱一卒的坚持,是一种成熟。成熟是一个很痛的词,它不一定会得到,但一定会失去。
只有觉醒才能戴上金箍自我管理,只有自我管理才能开启时间成为你自己,只有成为你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成为故事的主角,才能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中心,才能被更多的人记住,才能成佛,才能有真正的愉悦。
我不就是那条狗吗!
总有一天你也会走在路上,像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