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设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是不是有种高端,难以触摸的感觉呢~ 其实,那是因为你对它还不够了解...
为什么说它没那么高端?其实是因为,我们一直被场景化设计包围,只是我们很少停下来欣赏它的美。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为什么我们的家要分成“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书房”呢?
“那还不简单,因为我做饭时,我需要在厨房做菜,我要犯困时,当然需要在卧室睡觉啊~”
“那,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大房子,不分什么房间和厅?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这做那呢?”
“想想不是挺方便吗?正在做菜,突然想上厕所了,然后转身就可以..."
一片呕吐声~
因为一旦混在一起,就乱了,可能上完厕所找纸巾都要翻遍眼前的抽屉...或者要从锅碗瓢盆中抽出油滴滴的纸巾。
我在要做特定事情的时候,只希望更快捷的提供给我完成该项事情相关的内容即可。其他事情,我换个地方再来满足。其实就是场景化设计的思考要点。
场景化设计——根据特定的时刻,特定的使用情景和用户的特性,来进行定制化的设计
说完生活中的栗子,我们来看看智能手机上的一些栗子,
1. ios系统打电话界面:
为什么打电话要分成“个人收藏”“最近通话”“通讯录”“拨号键盘”?
我们可以来翻译一下:
个人收藏--当你想要主动打给你最亲近的人的时候,
最近通话--当你要找最近有跟你联系过的人的时候,
通讯录--当你要找一个最近跟你没有什么联系的人(但是你依稀记得可能有他电话)的时候
拨号键盘--当你要主动联系一个陌生号码的时候(或快速记一个号码)
这分明是按照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来定制的使用场景...
这样分的好处不言而喻,每次你想要打电话的时候,可以进行快速对应,而且定制化的界面会显得非常简单好理解。
场景化-与用户使用情景对应,更容易进行判断和操作
2. ios 浏览器界面
这个体验相信大家都熟悉不过了,那我简单描述下,
当手指往上滑动后,这个时候用户应该是在看网页内容了,那去做其他操作的可能性变得比较小,尽量减少干扰。
当手指往下滑动后,这个时候用户可能是想回到顶部找到操作栏,再次变更为输入网址的状态并且出现操作栏,比较符合用户心理。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场景化设计有助于更好的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扩大体验感和满足感。
场景化-有助于用户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3.功能机与智能机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手机到智能时代之后,基本上都是右侧的样子了?
真是只是因为没有按键更酷,显得更酷吗?是因为屏幕大才美吗?
我倒觉得,是基于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推导
在都用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功能相对单一,可以说拿出手机99%是为了打电话,拿出手机就能直接拨号那是最方便好用的(那时候前期还是靠大脑记号码哦~00后的小年轻们一定觉得不可理喻)
在后期,开始有些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开始搞事情,弄了一些附加功能,但是目前的按钮根本满足不了啊,用的人很少,但是手机这种便携的设备不好好运用,多浪费啊,怎么办呢~于是这样的手机就产生了
可是,不对呀,后面随着应用的丰富,在手机上可以干很多事情,键盘输入却只是很少时候需要用到,这么大的地方就放了一块很少用的东西,那不可惜。
到了真正智能机时代,大家大多在手机上浏览内容,输入内容变得少之又少,于是又有手机厂商决定,将键盘给藏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出现。就是现在的键盘弹出机制了。
使用场景的变化,导致了体验需求的变化,只有场景化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满足体验需求,并让用户真的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
场景化-产品体验跨越式提升的基石
4.手机虚拟键盘
据说ios9系统键盘多达11个了,实际上就是对场景化的思考。
当你在输入网址时,你一般会用到".",经常会用到“/”,过去一定会用到“.com”,现在由于网站后缀五花八门,所以.com被去掉了,但是现在增加了记忆+联想,所以.com也没有太多留下的必要。
当你在输入邮箱地址时,你很可能需要用到@吧,不用进去找了,咯 就在这里~
当你输入电话号码时,就是纯正的数字键盘,我知道你不需要abcdefg...
多么贴心啊,就像当你点了小龙虾,服务员就主动给你拿来围裙和手套一样让人感动。
那些要你自己喊:“老板,给我那对手套,老板 我的筷子呢~” 的饭店一般都做不大~
场景化-让服务更贴心
4.接电话
诶,都是妈妈打来的电话,为什么会不一样,不会是我的手机出现故障了吧?
这个在很多网络文章里提过,相信大家都有一些印象吧!
这是非常典型的场景化设计了,
在手机使用状态(非待机状态),来电话,主要需要告诉我是谁打来的,然后我决定接还是不接,或者其他处理方式
当手机在待机状态时,手机可能是放在包里/口袋里的,如果沿用正常状态的话,当你手机摸过去,拿起来,可能就已经无意“拒绝”了(有很大可能性误碰)。用滑动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误碰。要知道,拒接电话,可是一件很可能会影响家庭和谐,再多花20分钟也不一定能挽回的事故。
场景化-有效防止用户犯错(误操作)
场景化可以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发现了,场景化设计的范围真大啊,而且好处也非常多,很难把握的样子...那,怎样才能把握好场景化设计呢?其实就是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用户场景化思维。
如何锻炼自己的场景化设计思维呢?
1.学会划分场景
划分场景,其实就是思考用户会在什么时候使用我们的产品。
2.了解各场景特性和用户特性
那,场景分好了,就开始思考每个场景下,环境的特点是什么?用户的状态和目标是什么?
3.将功能重组并适应场景特性
最后,将产品的功能与用户的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进行对应
4.在生活中不断思考事物的场景化特征,逐渐将“场景化思维”常态化
生活中场景化设计无处不在,我们要多思考这样设计的好处在哪。
为什么垃圾桶都会有那么多形态?(厕所,办公室,厨房,花园,小区楼下...)
为什么刷子要分这么多种?(刷锅时,刷牙时,刷鞋时...)
来,
我们拿场景化卖菠萝为例,来看看不同场景下为什么要对菠萝进行不同处理:
用户回家顺便买菠萝时(如地铁口):菠萝直接10元1个任挑
用户在逛街口渴买菠萝时(如步行街):切成块,2元一支
用户专程买菠萝时(如水果市场):8元一斤
...
同样都是菠萝,为什么要弄这么麻烦?
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地铁口,这个时候是下班高峰,人流量比较集中,而且大家还赶着回家吃饭。如果按正常(论斤)来称的话,会导致服务一个客户的时间太长(挑,称,收钱,找零)...可能会导致人太多,服务不过来而流失客户。10元一个,只要客户判断是否划算,挑一个好的,给钱就行了。
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带回家吃的,所以额外的服务可以尽量的减少。
在步行街,一般是大家顶着烈日,逛了好久,口干舌燥。这个时候一定要切好,泡好,并且用玻璃罐展示出来,挑逗你。2元一支,也不用管多重,总比喝饮料健康吧。主要是方便,简单。
在水果市场,来这里买水果的,一般客户都是专程过来多买一些,去家里慢慢享用的。这个时候,价格,重量都非常关键,是你能否获得长期客户的重要条件。而且专程过来买水果,交易速度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按斤称最合理。
同一个菠萝,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差异,进行定制化的处理...多专业啊!
如果不用场景化思维,会怎样?
你会在逛街的时候,愿意花30分钟买一个完整的菠萝,然后再去买个小刀,然后在街边削削削...吗?
看看你身边的很多事物,其实都是场景化的产品。
凡事人们设计的东西有很多种的,
比如车,分为小汽车,公交车,火车,消防车....
比如刀,分为菜刀,剃须刀,水果刀,卷笔刀....
就连生命,都是这样,为什么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化成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树上爬的... 这不也恰好印证,更好地适应场景特性,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吗?
这些事物只是因为不是软件,没办法很好的切换形态,所以大多以单体来呈现(除了变形金刚,和某些我不所知的神奇物种)
而你设计的软件本来就能灵活变换,不用好场景化思维,岂不可惜?
高度场景化,会成为移动端的最主要的趋势
为什么?
因为在移动的场景中,如果能对环境进行感知,而让用户快速使用相应的的功能,将会大大提高使用功能的效率和体验。
比如,你在沃尔玛买单区,拿出手机,就直接展示你常用的支付方式,按个指纹直接支付
比如,你在星巴克喝咖啡,拿出手机,就直接展示你经常在星巴克玩的APP的快捷方式
比如,你正在跑步,戴上耳机,手机直接播放你常听的音乐/电台?
比如,你走到一家饭店的附近,掏出手机就展示预约排号/点菜单
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
场景化设计并不高端,但是他是产品的生存之道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