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际信任会越来越多地被人对系统的信任所取代,被动的信任会逐渐被低级或者主动的信任所取代,这是一个不可遏制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生活本质上是一个风险社会。传统的熟人社区信任建立在彼此知根知底之上,并且有一种评价标准来评价这个人是不是可靠。到了现代社会以后,人们直接把对人的信任从熟人让步给陌生人,只能信任这个人背后的制度。 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来到一个新的信任阶段,我把它叫作分布式信任。分布式信任在今天最好的体现就是区块链。
关于工作类型:
社会上的工作分为三类:跟数据打交道、跟事物打交道、跟人打交道。你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工作的三个要素,工作本质越复杂,这三个要素就越缠绕,而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低,反之则会越高。如果你在餐馆里洗碗,你只是对付脏碗筷,那么你一定会被替代掉;如果你是专利律师,你需要钻研这三个要素中的所有问题,钻研数据、钻研人、钻研事物,这样被替代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关于知识,资讯,对话:
看书、吸收知识需要对话。但资讯不会和你对话。而且,知识是系统的,资讯是破碎的。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以了解资讯的方式去读书,他获得的是支离破碎的资讯,而不是具有某种价值观、世界观和整体感的知识。知识和资讯的差别就在这里。资讯不能提供世界观,不能构成三观。所以,今天很多人一肚子资讯,却没有自己的三观。这样的人格是最容易被操控的。
关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实际上未必能够改变世界。他唯一能做的,是为世界提供一种解释。
关于数据与信息:
数据与信息是不同层次的概念,数据是具体的,而信息是抽象的,数据解决的是精确性问题,信息解决的是正确性问题。数据解决的是具体问题,是特殊性问题,信息解决的是普遍性问题,普遍性是看不见的,它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关于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整体的系统性的,它是关于人,关于流程,关于IT技术,关于管控,关于文化,关于改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处理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正确比例。
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落地模式大致有以下六种:知识内容导向、实践社区导向、员工成长导向、业务流程导向、整合应用导向和创新驱动导向。
关于隐形知识: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隐性知识的获取还不能实现自动化,需要靠人工实现。像“专家系统”、“对话机器人”等都是在知识技术上的研究方向,目前还不成熟,尚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但随着云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隐性知识的自动获取会逐步实现,企业只要跟随这些技术并逐步应用到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