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首次参加龙洞半程赛,“丝滑”的赛道让人心心念想,今年团报时,在小伙伴的蛊惑下,自己就报了个龙洞50公里。报完有点点后悔,偷偷跟组委会联系,又因找不到50公里替代者没有了下文。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参与过半程,想尝鲜就只能报50公里。最终是虚荣加侥幸心,让我“洗湿头顶硬上”啦。
天气状况: 阴转多云,有短时小雨,最高温度28℃,伴有少许霾。
虽然赛前大家都期待下雨,但老天就是故意作对,除了偶尔洒下几滴同情泪后,一整天都在“生闷气”,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装 备:空顶帽,队服,越野短裤,腿套,臂套,头巾2,hoka越野鞋,Salomon防沙套,五指袜,越野包,救生毯,头灯,手套,皮肤风衣,近视太阳镜,坚果,饼干,香口胶,盐丸4,能量胶2。
定装之后,发现东西太多啦,赶快翻看各位老师平时跑山的图片,再考虑天气状况,果断将腿套,手套,近视太阳眼镜,皮肤风衣,饼干等去掉。
完成状态: cp3打卡后主动退赛。
比赛过程:
1.由于在此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超半程的越野,就算是跟队训练,也都没试过一次超30公里,因此在心理上有些忐忑,赛前一直心神不定,除了是一种对比赛考试习惯性的紧张外,更多的还是对50公里能否完赛的迷茫,而赛前感冒未好,右脚趾头发炎灌脓也让自己产生了担忧。
2.出发区遇到老友,他说要齐齐冲线,我还开玩笑跟他说“不下雨就退赛抗议”(结果大家都知道啦)。一出发的上坡路段,看到有穿五指越野鞋和凉鞋参赛的选手,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崇拜得五体投地啊!
3.不断有人用小跑方式在连续上坡路段赶超,但我仍能按照自己节奏,按照小宇宙训练的要求,抬头挺胸,一步步,九十度直起小腿向前走,遇到稍微平坦地方,慢慢小跑,放松身体,cp1之前非常顺利,呼吸平缓,人也处于相对兴奋状态。
4.cp1出来进入爬升阶段时,途中我吃了一颗盐丸,主要还是预防作用吧。因去年参与过活动,对到cp2之前的路基本上还是熟悉的。在华一坡顶遇到指路的义工sonic,本想跟她打个招呼亲热一下,谁知道脱口而出“有无水啊”。太郁闷啦,那时我身后还有一瓶水,绝对不是“弹尽粮绝”!在此跟sonic说声抱歉啦,估计是当时热迷糊啦,但她善意提醒的话,我都记住啦。
5.这次龙洞50的cp2比去年半程只多了3公里左右的长水泥下坡路,还要回到水库童话世界处的小卖部打卡。好在赛前跟小宇宙暴雨️训练时走过这段,避免跟某些选手那样的盲目。从水泥长斜坡转入狭窄的山路后,碎石树根混杂,且多处带有湿滑苔藓,我的脚趾头开始阴阴疼,脚步和步频多少受到了影响,加上看到离关门时间不到一小时,心里挺着急,就把表叔的叮嘱抛到脑后,脚下开始节奏变乱,呼吸也急促起来,以自认为的“快速度”跑下山。在小卖部打卡点时,被小明同学看到还不断安慰我“时间还早”,并主动为我加满水瓶。
6.cp2出来后,稍微平缓了心态,呼吸也逐渐平缓,看看手机,对比去年半程时间,足足快了1小时20分(事实上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只不过跑渣的自我陶醉罢了),心里美滋滋的,顿时觉得值回“门票价”啦。
7.接着上凤顶楼梯,我按照自己四五步一并脚的配速,缓慢的向上“爬”。虽然速度不快,但小腿基本没有任何不适,还被刚晋级百公里的大神@威哥(BTB选手)表扬“姿势好岩”,让我仿佛是中了六合彩般,咧开嘴巴笑不拢。途中看到一名拿手杖的女选手坐在楼梯上休息,我居然还扮野学表叔那样关心起别人来。
8.因为自己是抱着“达到半程”的心态来参加比赛的,所以对于接下来的路程,相对于其它选手而言,我没有太多的紧张。到凤顶后,有的选手忙拍照,有的赶时间就直接下去了,而我这渣渣居然跟游人一起排队买豆腐花和龟苓膏!
9.吃龟苓膏时,天上滴了几点雨水,可把我高兴死啦,以为终于盼来了“雨神”,但等我放下碗,地面早就吸干那几滴水了,只得继续“湿”身向前。
10.落凤顶时见到猫仔小队长,凑上个大方脸蹭了张相片。接着是“乱石堆”的陡斜坡, 我的鞋子开始“发脾气”啦,小指拇被夹得生疼,脚边发力基本找不到感觉。
11.越往前天气越闷热,阳光从树叶中露出头来,把我的脸照得火辣辣疼,呼吸频率也不断加快,爬升时恨不得比别人多长个肺,而下坡时又恨不得脱掉鞋子,脚在里面涨得太憋屈啦。
12.脚下穿的这对hoka越野鞋,是朋友推荐并海淘的,只比我平时穿的大了半个码,今年的跑山训练都有穿,感觉鞋头稍微显窄了,半程跑下来,前脚掌侧边总是不舒服,不是磨出红印,就是打出水泡来。而自己总以为“对付”下就可以啦,不一定这么快又买新鞋。这次它真的是害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啰。
13.由于我没有带心率表,没办法检测自己的心率,只能通过呼吸及脚的感受来判断。前往cp3途中,我觉得比起前面的爬升更多更密(实际上cp4.cp5才是最难的两段线路),受到脚趾头不舒服的影响,期间我的下坡又如以前那样,八字叉开,硬撑撑往前冲落地。呼吸也短促急喘,如果有心率表监测,数字变化肯定不断向上跳。
14.过了小溪连续爬升的那段长坡,感觉体力出现严重的疲惫感,身旁陆续遇到的选手,也出现了骂骂咧咧、歪七扭八、跌跌撞撞的情况,不断打击着我想“熬”到cp4的信心。
15.有一段山路,因前面有人(没看清是不是选手)从侧边草丛下山走了,令我怀疑线路是不是有错(为省电没有开轨迹图),在大约一百米周边附近也没发现明显的路标带,直到五六分钟,后面有选手追赶过来,才跟他结伴爬升了一段。
16.来到cp3打卡后,我在水泥路上来回走了几圈,一是缓缓呼吸,二来也是在纠结要不要退赛。两个声音不断在耳边响起来,“就这破水平充啥大头鬼,趁早放弃啦”,“坚持下,一定可以”。气喘吁吁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参赛究竟为了啥”,好玩?装酷?证明自己牛掰?还是…………
17.最终,衡量了cp3至cp4之间距离及爬升高度,结合不到2小时的关门时间和自己的体能后,我还是走到赛事监督者面前,伸出左手平静的说“退赛”,并看着剪刀✂️剪断了手腕上的计时带,结束了首次50公里越野的尝试。
18.随后关注群里动态时,知道有队友中暑不得不遗憾退赛,有队员去到cp5被关门,有队员结伴前行互相鼓励,也有队友“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坚持,心里有不少的感动。特别是知道在出发区遇到的老友“艰难”完成赛事,13个半小时后仍有选手冲线,享受众人英雄般的褒扬时,一股“酸溜溜”感觉从内心里涌出来。如果不在凤顶贪嘴排队吃龟苓膏,如果没有那几分钟的“迷路”,如果鞋子更合脚,如果我再坚持继续……结果是不是会好些?是不是也能“熬”到终点,最起码也到cp5吧?
19.但这种情绪很快就平复啦。毕竟,长距离越野跑不是速度竞赛,山在哪里,长跑长有。在自己能力还不胜任之时,勉强“熬”出个“奖牌”来,并不能在朋友圈为自己增添多少光彩,反而会掩盖平时训练的不足,对跑步和越野理解的错位。
20.赛后检查越野包,除了带去的盐丸吃掉两颗外,其它东西都原封不动带回来。尽管路上包括在打卡点,都有人提醒要吃东西,可除了水之外,我真的是啥都不想吃,也没兴趣去吃东西。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退赛的原因,但却是以后需要改进的。而新买的专业防沙套,我感觉虽然价格贵点,但超级好用(不是广告),一路下来,一点都没有进沙石,只是拍照时感觉有些怪。
体会和感受:
1.正确的跑姿和步伐,需要日常中无数次的反复训练,除了个别人外,所谓的大神都是用心练出来的。
2.高质量的训练是安全完赛的重要保障。比赛就应该认真对待,我所理解的安全完赛,不是拼尽九牛一虎之力,只剩下半条命的通过终点。
3.参赛是对平常训练的检验,“以赛代练”只不过是偷懒的借口。没经过相应的训练量提升,不应该“拔苗助长”去报更高一级别的赛事。
5.合适的鞋子在装备中处于首要位置,而装备的购买,还是应该先多去实体店亲自试试款式和码数,然后再决定是否海淘或直接店购,一味听别人介绍或追求时尚,不一定适合自己,毕竟是要我自己的脚去承受那几万步山野路途,它的感受才最重要!
6.平常注意多做其它方面的运动,促进身体其它肌肉群的有效训练,以达到自身综合体能的提高。
7.除了大腿前面有些酸疼,是因现场换了衣服后,没有及时做拉伸的原因外,小腿在没有穿腿套的情况下,居然赛后没有任何不适感,说明上楼梯有进步,而脚指甲变色和疼痛,除了本身大脚趾发炎和鞋子的原因外,主要还是下坡技术问题。
8.cp3退赛时,遇到做赛事保障的朋友巡山,第一次搭顺风摩托车,不用腿飞驰下山的感觉,真的是好幸福。
古人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我这种蠢笨跑渣来说,接下来的训练,可能并不是针对某个赛事,也不知还会出何状况,我只希望能把基础做好,尽量不成为队友的累赘,享受越野过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