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乐乐课,米粒班上一个女孩,妈妈中途回去给家人做饭了,孩子们今天的DIY做了母亲节的手工贺卡,出来没见她妈,伤心的哭了。我们几个妈妈轮番安慰,娃还是伤心的不行。娃去上运动课了,她妈回来,我们一起聊天,她妈说,孩子焦虑,总是吃手,把手都吃变形了,现在还开始咬指甲……
到这,我有一丝回忆涌上心头,小的时候,我也有个毛病:咬嘴,就是吸一侧的嘴唇,现在仔细看,还能看见有一侧的嘴唇比另一侧的厚。那个时候,我妈算是什么招都用过了,只要见到我咬嘴就打,然后就是各种讲道理,结果也没什么效果,反正就是咬,越说我,越厉害,照着我现在一般给家长的建议,这都是焦虑、无安全感导致的,行为是如此,肯定背后有它心理成因,我们不要只看行为的部分,还需要看心理成因……
但我自己仔细想了想,其实对自己当年这毛病的印象,舒服,完全是无聊,没意思,还有一个就是总被人提醒,不要“咬嘴”,然而,我的大脑只接受到了“不”后面的部分。现在想来,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咬嘴的,我也不记得了……对我造成的影响,也就是我不仔细看的情况下,两边嘴唇不一样薄厚,不影响整体美观,我也没发展成抑郁症啥的。
如此想来,其实,对于有吃手习惯的孩子来说,她本人对吃手这个问题是不焦虑的,因为吃手的时候,是很爽的。焦虑的,仅仅是大人而已。
不中了,大脑停止工作了,先交作业……